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报·周末版》 > 2007年第15期
编号:11526956
不得不说的蜜蜡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大众健康报·周末刊》 2007年第15期
     国内首家专业珠宝玉石拍卖机构博观拍卖公司将于6月24日举行首场世界老珠拍卖会——“古拙老珠——蜜蜡、玛瑙珠”专场拍卖。

    蜜蜡即是琥珀(Amber),在中国又有顿牟、育沛、虎魄等不同名称。其化学成分以碳、氢、氧、硫为主,间或有方解石等其他少量物质。它是松柏等为主的树脂经过地质变化,于数千万年前埋入地层中经地层压力与地热作用石化而成的非晶质的天然有机宝石。

    何谓“风化”?风化是物质经过不同时间而通过自然环境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影响,使其在质与形上发生的各种变化。即如中国的玉,其原石阶段的自然风化我们称之为“皮”,琢制后受到的自然风化,我们称之为“沁”。而那些提油、煅烧、染色的人工方法均不能称之为“风化”。

    我们结合图片,老蜜蜡珠在时间与环境影响下,有哪些包括风化痕迹在内的常见变化。

    风化纹

    老蜜蜡珠的风化纹大体上有:冰裂纹、网纹、类分子聚合纹等。

    事实上,多数风化纹,粗观似网,细视之则或单线或数线成组,多不交织。而网裂纹直而不硬,曲而不软,线尾以细锋见收,似书画之撇捺收笔,而极像钧窑特有的“蚯蚓走泥纹”,缩小版。图中左二那颗即明显可见此类风化纹。

    另外,用高倍放大镜观看老珠的裂纹线的两侧,呈现钝而不锐,是长期穿佩自然磨蹭的见证。而纹线颜色深浅不同,是风化裂纹的形成时间先后不一,且环境有别,接触不同物质渐次渗入这些裂线中,积久而成。所以,我们用高倍放大镜看很多老蜜蜡珠,那些风化网纹有数个不同的层次,而纹线的粗细、疏密,颜色的浓淡,合为润透的风化纹理。

    而老蜜蜡珠最可爱的是常常聚合了各种风化纹于一体,让人玩味无尽,绝非任何人工方式可以仿真。

    穿孔部分的老痕

    谈到老蜜蜡珠,不能不看看另外一个重要的时间记录,即孔道部分。蜜蜡珠因质地不够坚硬且性脆,打钻中因温度及压力变化,易产生平行于孔道的细微裂纹。而经时日久,细裂纹中渐渗入物质而成深色。这些细微也因风化作用而出现类似蜈蚣脚或松枝般增生的纹理,更见在这些纹理间因风化而形成的细密网纹,合为多层风化现象,详见图中右下孔道内的风化纹。

    另外,老珠的孔口因穿佩紧绳长久磨损,以致逐渐形成喇叭口状或轮齿孔状。老珠中仅有极少部分是初始制作刻意形成异样孔口的。透过图中孔口及孔道的放大图,可见各孔口有不同的磨损形状,且孔道内显见多边的老风化纹理。在图中所见的各形各色“老晶蜡珠”,因透明度较高,可以清楚看见孔道内的风化痕迹,在近洞口部分则因佩线磨蚀较少纹理,并呈喇叭口状。, http://www.100md.com(武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