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8年第5期
编号:13228274
“乐以忘忧”究竟好不好?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科学养生》 2018年第5期
“乐以忘忧”究竟好不好?

     在国人的词汇中,“乐以忘忧”往往带有贬义,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三国时期的蜀后主刘禅了。

    从“乐不思蜀”说起。

    “乐不思蜀”这句成语就源自于刘禅。蜀汉亡国,刘禅被押送到了洛阳,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唯独刘禅有喜色。司马昭再令人扮蜀乐演出,蜀官皆堕泪,后主却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问他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人们慨叹,刘备生前英雄盖世,没想到儿子如此懦弱废物!“此间乐,不思蜀”成为刘禅的“传世名言”,其没心没肺的行径成为人们的笑料。

    那么,“乐以忘忧”究竟好不好呢?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孔子的一句名言,从养生角度来看,孔夫子的这句名言一点没错,它阐述了健康长寿的一个关键要素—乐观。“不知老之将至”,是心态良好、心理年轻的表现,是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表现。

    放下那些患得患失,一切顺其自然,天天笑口常开,这也是许多长寿老人的健康“秘诀”。以哈尔滨为例,全市人口调查发现了200个左右百岁老人,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性脾气好、乐观满足。家住南岗区文兴街的106岁陈金营老人从未发过脾气。孙子说,爷爷是个慢性子,有一次奶奶和爷爷发脾气,爷爷在一旁微笑,说我出去溜达溜达。爷爷出门后,奶奶哭笑不得,气也消了。陈金营老人不仅脾气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