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2641076
秋季进补有讲究,切忌无病乱补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科学养生 2014年第10期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易使人倦怠、乏力、纳呆等,所以,此时进补十分必要。

    秋季应进补,但进补也要有讲究,不同阶段进补内容和原则也不同。

    初秋平补 初秋暑热未退,正值古人所称“长夏”季节,雨水较多,湿度较大。由于湿易伤脾,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以至出现食欲不振,因此,应适当加入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煮粥食用,以助脾胃运化。

    入秋以后,还可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如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以补充人体在夏日的消耗。但根据“秋宜平补”的原则,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鱼、瘦肉、禽蛋、奶制品、豆类以及山药、红枣、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核桃等。

    仲秋润补 仲秋万物干枯,人体也常表现出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燥象。因此,应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一是适当多吃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二是适当进食带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另外,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尤应忌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
, 百拇医药
    晚秋滋补 晚秋气温逐渐下降,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生冷。为预防冬季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晚秋时节除注意选食上述具有补肺益气功效的食物外,还可用1~3个核桃肉(连紫衣)与1~3片生姜同嚼服食。

    对于需要在冬季进补的人来讲,此时是调养脾胃、打“底补”的最佳时期。底补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肉等。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药食兼优的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它们均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效。

    中医养生专家提醒我们,进补应注意“四忌”: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并不是“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夏季,由于常吃冷饮、冻品,人们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于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
, 百拇医药
    ★忌以药代食 “是药三分毒”,只重药物进补是不正确的。饮食调理是养生最好的方法,许多食物也是较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芥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也是进补的佳品。

    ★忌越贵越好 进补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补品,并非越贵的补品对身体越好,如燕窝、人参之类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每种进补品都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以实用有效为滋补原则,缺啥补啥。

    ★忌只补肉类 夏季之后的初秋时节,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因此过于油腻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另外,体内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堆积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在适当食用牛羊肉进补的同时,不应忽视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下面向大家推荐两种秋季滋补小妙方:

    长豇豆粥:主料:粳米100克,豇豆100克,盐2克,色拉油10克。

    做法:(1)长豇豆摘洗干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2)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起,沥干水分。(3)坐锅点火,放入色拉油烧热,下豇豆煸炒后取出。(4)取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加入豇豆略煮,以盐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西红柿梨汁:原料:番茄300克、梨300克。

    做法:将西红柿、梨洗净去皮;取汁后混匀即可饮用。每日一次,连饮7天。可清热生津、健胃润燥。

    编辑/谭明, http://www.100md.com(施善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