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4年第5期
编号:12562984
勤用脑多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科学养生》 2014年第5期
     2014年,四川省文化大家、全国著名作家马识途老人迎来了他百岁寿辰,面对各界的贺寿计划,“不做寿”的马老决定用自己的200余件书法作品,来举办一个“马识途百岁书法展”,义展义卖所得的款全部捐献给热爱文学、家境贫困的学文学的学子。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年出生于重庆市忠县,16岁便寻求救国之道,游学于京沪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文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直至离休。

    马老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自1935年起至今,马识途已在全国报刊发表长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19部。1961年,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出版发行,震动全国。70岁后,马老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开始学习电脑,并很快就熟练掌握,成为中国作家中年龄最长的换笔人。30万字的电视剧本《没有硝烟的战线》就是他在87岁以后用电脑打字完成的。

    据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透露,马老虽百岁,但笔耕不辍。近日,他的新书《百岁拾忆》共22万字,已经三稿定审,即将由三联出版社出版。《百岁拾忆》是百岁老人的回忆录,马老从他的童年开始写起,用朴实的语句讲述不平凡的人生。马老自言:“我已百岁,垂垂老矣,如日薄西山,夫复何为?我偏不认命,还把往年的生活碎片拾掇起来,便是这本《百年拾忆》的书。”这是一本他学习巴金说真话的书,他讲的可能不是真理,却出自肺腑之言。

    马识途为什么能如此长寿呢?

    马识途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这是他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并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早饭后,读书看报,上午11点休息一会;午饭后,一般不会马上休息,先写写字,再看看书报,差不多下午两点左右午休,4点起来看书、写字或者接待来访的朋友同仁;晚饭后收看《新闻联播》,晚上10点之前便上床睡觉。90岁前,马老每天都要到外面去散步1个小时,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就不上街了,便购置了跑步机、扭腰机,每天坚持活动半个多小时。他还根据室内健身的体验,编写了老年软体操“十段锦”,顺序是从头顶到脚面,洗面、揉眼、搓脸、揪耳、敲腿……

    百岁的马老,身体健朗,只是耳朵有点背,可他带着助听器也能正常与人交流。当记者问及他为何如此长寿,他给记者念了他自己总结出来的《长寿三字诀》:“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去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饮酒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如今,这首《长寿三字诀》已在老年朋友中广泛传播。

    编辑/谭明, 百拇医药(姚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