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65226
自我调节心理紧张20招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科学养生》2013年第5期
     心理紧张是现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明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效率也相应加快,而且面临各种竞争。时间紧迫感、工作效益感、生活压力感和思想焦虑感随之而来,使原有的慢节奏生活方式向快节奏的动力定型转化。如果人们处理不当或不能适应,便会出现心理紧张综合征。

    从心理学角度看,紧张是外部条件加于机体的刺激超出了机体的相应反应能力而引起心理不平衡。一个人处在极度紧张状态时,往往会表现出惊慌、恐惧、愤怒或者苦闷、忧愁、焦虑等情绪。这种情况也叫做紧张反应(紧张综合征),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行为改变和心理活动异常等。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如手或全身颤抖、出汗、皮肤发红或发白、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行为改变如肌肉僵直、动作不协调、用力不当、多余动作增加等;心理活动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记忆缺失、思维迟钝等。当紧张消除后,上述症状自动停止,机体又恢复到原来状态。

    现代医学认为,人较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中,可以直接引发多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糖尿病、胸腺退化、神经衰弱、免疫功能降低甚至癌症以及意外伤亡。

    一辆马力经常加到极限的车不会用的太久,一根绷得过紧的琴弦就易断,一个心情日夜紧张的人则易病。所以,善驾车的人永不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永不把琴弦绷得过紧,善养生的人永不使心情日夜紧张。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坏习惯可以改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