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38781
大考过后话心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科学养生》 2006年第6期
     高考结束到成绩公布再到录取结束,这段时间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较多的时期,也是容易集中爆发的时期,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高度重视。

    几多欢乐几多愁。

    考生一般有五种心理类型:

    第一类是听天由命的乐天型。有的考生坦言:“反正试也考完了,我也畅游了这么多年的书海,这下终于可以彻底地放松一下了。至于考试的结果且不去想它,因为想也没有用,考试已经成为定局,接下来的事就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了。”应该说这类考生的心态还是很不错的,对待事情能泰然处之,遇事很想得开。这类考生有些是本身成绩就不太好,对自己根本也不抱什么希望;有的天生就是乐天派,天塌下来也照样酣吃酣睡。心态很好,需要做的是筹划下一步。

    第二类是心神不定的焦虑型。虽然估分成绩已经出来了,但很多考生对自己“上吊”的分数能否被录取或录取到什么样的学校还拿不准,所以他们就一直坐卧不安、摇摆不定,甚至表现得心神烦乱。这类考生所占比例比较大,其中多数是正常发挥,但在对结果的等待中仍然饱尝煎熬、忧心忡忡。应该说这种焦虑是正常的。通常,很多人的焦虑要持续到通知书到手或者“理想破灭”。对于这类考生,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并及时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比较好的方法是注意力转移法和注意力分散法,比如让孩子多和同学多交往了,广泛阅读书籍了,到亲戚家串门了,到社会上打工了,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务了,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了,等等。当然,在排解不良情绪的同时,也要做好考砸的心理准备,并做好以后的打算。
, http://www.100md.com
    第三类是胸有成竹的快乐型。估分结束了,成绩不错的考生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三年的拼搏努力都可以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那张心仪已久的录取通知书了。其实,每次假期前老师都要强调人身安全问题,但对于高三毕业生似乎就有点放松的味道,因为一方面高三确实太苦太紧张了,另一方面包括家长在内都觉得学生长大了、懂事了、毕业了、成人了,他们自己感到了一种完全彻底的放松,这种情境下特别容易因不小心而出事。

    第四类是捶胸顿足的后悔型。这类考生大都入学时成绩不错,自身资质也不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用功读书,所以在考试结束后,往往就产生很强的后悔心理,后悔自己高中三年没奋发学习,他们就这样不断追悔,以致在等待结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失意、悔恨,甚至失魂落魄。对于这样的考生,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疏导,告诉他们“以往之不谏,来者犹可追”,既然时间已经荒废了,光阴已经蹉跎了,这是没办法挽回的事情,那么就应该正视这种现实,不要破罐子破摔,如果有决心有毅力有把握,那就重读;如果觉得自己功课落得太多,无从补上或者感到真是力不从心了,那就不妨考虑退而求其次。
, 百拇医药
    第五类是痛不欲生的悲观型。这类考生感觉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把本来会做的题目也做错了,觉得考试的偶然因素很大,心中很是悲观痛苦。其实考试发挥失常的情况任何时候都有,会做的题目做错了甚至非常简单的题目马虎了的情况也属正常(当然有范围或程度的区分),但是这类考生往往不能客观对待这种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加之本身性格或内向或孤僻,或高傲或好强,或敏感或消极,因此他们失落、失意、失望,有的甚至痛不欲生。对于这类考生,家长和老师尤其要给予格外的关注。因为他们最容易以一种极端的手段来排解内心的坏情绪。其实绝大多数自杀的人都是一时想不开,一闪念一冲动,被救过来之后大都能正确对待曾经的挫折和困难。

    据心理学家分析,考前的忧虑和紧张是虚拟的、假设的,与考完之后明确知道自己发挥不佳的失落心情是无法比拟的。一些内向、孤僻的孩子不敢对家长、老师说出实情,心理压力又无处宣泄,这种压力不断积累,很有可能在考试成绩公布前后总爆发。因此这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就显得相当重要,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帮助考生调整心态。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女孩子容易低估自己的考分,造成无谓的压力;而男孩子很有可能高估考分,成绩公布后,因为希望与失望的巨大反差而造成心理问题。
, http://www.100md.com
    针对考后的种种不良心态,可以如下对策应对:

    一是老师和家长要上好“最后一课”。要向考生宣传,既然考完了,再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是毫无意义的;同时要孩子放下思想包袱,“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家长不怪责,老师不埋怨,考生的思想压力就会减小到最低。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告诉孩子应该正视现实、正视自己。

    二是重视“团体心理训练”。同龄人在一起非常容易沟通,大家在一起叽叽喳喳一说,内心的烦恼忧虑、焦躁不安、后悔失落等可能就消逝了:“哦,原来他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呀。”“他也做马虎了。”“他平时比我学习还好呢,可是他估分还没我高呢。”让考生互相交流来释放压力,这是既必要又有效的手段。

    三是家长要加强和考生的交流沟通,尤其是不要让孩子陷入考后孤独中。有的家长以为放任不管就是让孩子轻松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家长应主动和孩子沟通,同时密切注意考生心理状态。孩子考后出现心理问题,多少会有一些症状表现出来。如果孩子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整天等待、企盼、六神无主,证明孩子可能因为失落而产生了心理问题;如果孩子利用考后这段特殊时期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家长应及时与孩子谈心,谨防孩子过分放纵而丧失积极性;如果孩子把高考的失败看作前途的终结,整日长吁短叹,愁眉苦脸,反复咀嚼自己的失败和痛苦,家长应高度重视,以免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孩子在得知分数后,觉得没有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更觉得对不起家长,整天闷在家里,也不和人多说话,这说明孩子产生了严重的孤独心理。针对此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考分表示理解,并尽量安慰;之后可以尝试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考生调节情绪,逐渐淡化考试失败的阴影。

    四是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和放弃。高考失败后,有的孩子有了复读的念头,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但应帮孩子分析实际情况,如果孩子是因发挥失误而挫败,可以考虑重考;如果孩子的成绩一贯如此,而他的志愿太高,不妨帮助他调整目标。

    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考分、志愿、录取线等等),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选择和放弃;我们无法左右别人,但我们可以使自己保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只要不停止追求,永远都会有希望。

    编辑/谭明, 百拇医药(牟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