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传统文化
编号:25623
普及中医要先学传统文化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3日 生命时报 2017.10.03
     近日,浙江小学的“中医课”成了热点。有专家质疑其教材内容,要求撤回并销毁课程教材《中医药与健康》。比如,在“饮食有节”一节中,名叫明明的11岁小孩,因平常饭量大,被医院查出了糖尿病。该教材简单将其归结为吃得太多、变得太胖。按照西医专家的观点,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和遗传因素相关,多出现在14岁以下少年中;2型糖尿病由肥胖等原因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推测这个小孩应该是1型糖尿病。

    片面将儿童肥胖跟糖尿病建立联系,确实不合适,这说明教材编审者对中西医都不是很了解。不难理解,编者是想说明“饮食要适度”的道理。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称为“食饮有节”,强调饮食要适度,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损伤人体。不仅饮食如此,凡事太过或不及都可能成为疾病的原因,如中医将外感病因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淫,就是过度的意思。

    可见,通过病例或案例来向大家普及中医是有难度的,甚至容易让人误解,但并非如某些声音所言“在中小学普及中医没有意义”。设置中医课程的初衷是好的,可要想让更多人、让下一代认识和了解中医,则必须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这从民国前国人看病只找中医可见一斑。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没有西医,另一方面就是当时国人接受的是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世界的方式和中医理念契合。当一个民族对某种文化认同感高时,才有助于其推广和普及。因此,要想真正普及中医,必先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试想,如果连繁体字、文言文都读不懂,何谈理解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这是在中小学进行中医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医科普,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中医为什么会存在。大家都知道西医可以治疗很多病,可西医并不能解决所有疾病。比如,尿毒症患者容易合并感染出现发烧,西医束手无策,中医用小柴胡汤就可药到病除,很快退烧。为什么?这是因为人类本身就存在两种认识人体和疾病的方法,而这两种方法各有适应范围,可互相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西医是以还原论为理论根据,注重微观结构变化为重点的医学体系,所以对一些单纯的、病因清楚的疾病可能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复杂的、没有主导病因的疾病往往没有解决方法;中医是以整体论为根据,通过对人体整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促进人体从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所以对一些复杂疾病更有优势。

    人类需要西医,也需要中医,中西医并存,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才是从小进行中医科普教育的意义。▲, 百拇医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