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传染病
编号:13356710
反向病原学是防重大新发传染病“利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0日 保健时报
    

    徐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对于防控传染病的相关措施,传统病原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是:传染病发生后,假设是由某种微生物引起,就设计方案分离鉴定可疑微生物。按照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体,然后才是发现传染源、动物宿主研究、传播途径研究、诊断治疗研究、预防控制研究。

    例如,野生动物携带大量未知微生物,一些野生动物的正常菌群可能是人类传染病病原体。这时会通过野生动物微生物研究,探究动物源性病原体与人类致病的关系,评估其引起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可能性,前瞻性地预警可能由此产生的传染病疫情。反向病原学研究则彻底改变了这种传染病应对的被动局面。

    反向病原学的核心是:发现并命名新的微生物,评估新发现微生物的致病性或者公共卫生意义,提出未来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病原体目录,研究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未来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例如,我们在青藏高原发现了旱獭等野生动物携带的未知微生物,通过采用病原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析和鉴定,评估了其引起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可能性。

    因此,研究野生动物携带的未知微生物,发现新的微生物,评估其引起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可能性的反向病原学,可以预警未来可能发生的新发传染病,有助于国家层面采取早期应对措施,未雨绸缪,预防将来发生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