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用药常识 > 信息
编号:13352961
科学孕育,正确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8日 保健时报 第1051期
     二胎来了 ——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安全备孕成为当下很热门的一个话题。无论是一胎还是二胎,都需要了解备孕和孕期的安全用药知识。

    孕期安全用药6原则

    1.孕期头3 个月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药物,因为这是胎儿发育敏感期,易受影响。

    2. 选择临床使用时间长的药物,因为上市时间久的药物经过了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3.选择最小有效剂量和最短有效疗程的药物。有些药短期使用安全,长期大量使用的话就可能有其他不利影响。
, 百拇医药
    4.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原则:◎ 多西环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应尽量避免,否则会导致胎儿牙齿变色。链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慎用,否则会损害胎儿听神经,导致耳聋。◎ 可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比如阿莫西林、青霉素、头孢、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这些都属于B 级药物,较安全。

    5.切忌服用安眠药。该药具有成瘾性,并且会使胎儿发生松软婴儿症,容易诱发胎儿宫内窘迫、发育受阻、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等危险。

    6.再安全的通便药,也要谨慎使用。不要口服润滑性泻药,如蓖麻油,因为会影响肠道吸收,使胎儿营养无法保障;也不要服用会导致腹泻或强刺激的润肠剂,如番泻叶,否则会使肠胃蠕动增强、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

    备孕期
, 百拇医药
    影响备孕的药品接触利巴韦林,口服异维A 酸类祛痘药,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等影响备孕。抗病毒药中的利巴韦林俗称病毒唑,哪怕接触1%的剂量,都会造成胎儿畸形,因此男女双方应该在使用该药6 个月内避免怀孕。口服异维A 酸胶丸(原名异维甲酸)和外用制剂A 酸(原名维甲酸)、异维A 酸等祛痘药,可导致胎儿自然流产或新生儿先天缺陷,包括神经管畸形、颅面部和心血管畸形等。口服药物后3 个月内不能怀孕,外用需停药1 个月后怀孕。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后,3 个月内是不能怀孕的。

    补充叶酸医学上认为健康备孕(服用4 周左右才能改善体内叶酸缺乏状态)或者孕期女性每天补充0.4~1 毫克的叶酸是安全的。在怀孕头3 个月坚持吃,可较好地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建议选择“ 国药准字号”药品。疫苗安全疫苗有两种是孕期妈妈可以接种的,一种是狂犬病毒疫苗,另一种是流感疫苗。

    怀孕期
, 百拇医药
    孕吐研究发现,经受过恶心呕吐的孕妇,流产、早产和产下低体重儿的风险较低。止吐药常用的是维生素B6 和昂丹司琼,但后者上市时间相对不长(十几年),在使用时需审慎。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发烧宜采用物理降温,鼻塞严重可通过吸入热蒸汽进行缓解,也可以用安全的生理性海水盐鼻腔喷雾器护理;嗓子痛可以选择淡盐水漱口,严重者可以吃对乙酰氨基酚缓解。

    流行性感冒孕妇患流行性感冒体温达到38℃ 以上、浑身无力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太严重需要就医,症状不严重时,一般不建议去医院,因为那里人多、病菌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建议先注射流感疫苗预防。

    过敏性鼻炎首选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天1~2 次,用激素类鼻腔喷雾进行局部外用的消炎。孕后出现的过敏性鼻炎,首选的是激素类鼻剂——布地奈德鼻喷剂(雷诺考特)。如果孕前就已经使用氟替卡松(如辅舒良)或糠酸莫米松(如内舒拿),则可以继续使用。
, 百拇医药
    胃痛怀孕会引起胃的逆行蠕动,致使胃中酸性内容物反流,进而刺激黏膜引起胃痛。缓解症状可用有中和胃酸作用的碳酸钙口服液混悬液。

    便秘经过食物和运动调理后仍便秘的孕妈妈,可使用渗透性的泻药,如乳果糖。可偶尔使用开塞露,但不可长期使用。

    痔疮宜外用复方角菜酸酯(如太宁)的栓剂和软膏剂。

    皮肤护理避免物理刺激和含化学成分的碱性清洗剂,应选用温和、低敏的产品。

    ◎ 湿疹:首选弱小激素类,比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或莫米松(艾洛松)。短期用药控制住症状后,就应只用保湿滋润霜护理。

    ◎ 妊娠纹:每天适当涂抹橄榄油。

    ◎ 化妆品:选择低敏类。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指甲油含甲醛、甲苯、丙酮、钛酸酯(也叫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涂抹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但偶尔使用问题不大,比如一周一次。

    念珠菌性阴道炎尿频导致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可使用克霉唑阴道片以及外用乳膏来治疗。

    补铁+补钙◎补铁:若有缺铁性贫血,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一,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右旋糖酐铁等,再多吃含维生素C 丰富的食物促进吸收。

    ◎补钙:孕20 周开始宜每天补钙,除膳食之外,还要额外补充500~600 毫克钙片。若不能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等。此外,还需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以促进钙吸收。, http://www.100md.com(冀连梅(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