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352574
辨明症型 循序渐进治中风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4日 保健时报 第1026期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的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

    辨证论治是关键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华所在,其妙在辨,其要在证。脑为人体脏腑器官中最为贵重之器,脑中风的出现,实乃大脑功能全面受损的标志,其病机涉及气、血、痰、火、风、虚六端,极其复杂,相互交织,变幻莫测。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形,中医学在辨证论治方面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方法。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副主任医师赵东奇认为,第一,辨气重在辨闭症和脱症。闭症者,常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脉多有力;脱症者,多见突然仆倒、目合口张、手撒肢冷、二便自遗,脉微欲绝等;若病情严重,则闭症和脱症并见。第二,辨血症重在辨血淤和血虚。凡是血淤引起的脑中风患者,除其主症之外,尚可表现为面色青紫、爪甲不荣、舌质紫暗、舌下淤斑等;而由于血虚所致的脑中风,则与之不同,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心悸、舌质淡白等。第三,辨痰症重在辨有形或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多在肺部,以咳喘为主症;而无形之痰则可随气流行遍全身,无处不到,其基本特征为突然昏仆、神识痴呆、舌多胖大,苔腻脉滑。第四,辨火症重在辨肝火还是心火。凡因七情过激、郁闷烦怒者,多为肝火亢奋;凡伴面红耳赤、坐卧不安、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者,多为心火亢盛。第五,辨风症重在区分内风与外风。可依据其兼夹表现而确定不同证型。第六,辨虚症重在辨气虚还是阴虚。大凡以气虚为主者,多伴见疲倦乏力、面色胱白、头晕目呆等;而以阴虚为主者,多伴见腰膝疲软、精神萎顿、五心烦热等。
, http://www.100md.com
    六位一体助力康复

    对于“五高”人群,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年龄、高体重人群,由于气温等因素,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压会增高,户外运动的减少又会造成血液流动性降低,这样就会增加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病率。

    威海市中医院神志病科副主任医师彭建东建议,治中风应循序渐进,“六位一体中医治疗”能助力脑中风患者安全应对因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其方法为:①醒脑开窍针刺法。其是针对中风的针刺法,运用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吞咽障碍具有很好的疗效。②舌针天地刺法。此法对于各类失语和吞咽、构音障碍有奇特疗效。③脐灸疗法。脐是胎儿在母体内获得营养的通道,通过脐灸可以温补元气,提高脾胃功能,改善中风患者肢体发凉、发麻的症状。④ 汤药内服外用法。其分内服与足浴两部分,有调其气血、和其阴阳的作用。⑤偏瘫肢体功能锻炼法是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中医推拿学理论,对中风患者的瘫痪肢体、失能肌肉进行评估后,采用个性化的手法、器械、辅助器具进行治疗。⑥专业心理咨询疏导法。心理咨询师采用一对一的形式,针对中风患者焦虑、抑郁、失眠、嗜睡等症状进行咨询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百拇医药
    (燕声整理)

    链接

    中风调理用按摩

    上肢取内关、合谷、曲池、尺泽、极泉,下肢选取阳陵泉、委中、昆仑、三阴交、太冲。每个穴位点按两分钟。

    刺激强度:年老体弱者手法可稍轻,身强力壮者可稍重。操作前,将患者安置于舒适体位,操作者位于患者患侧,先采用推法分别按摩患侧上、下肢肌肉,使痉挛的肢体肌肉放松;再按经络学说的取穴原则取穴,用拇指或中指于相应穴位处施以点、按、揉、压等手法。手法的力度要由轻到重,逐渐增强刺激量,直到患者感到局部酸、麻、胀、重等,此即中医所说的得气。手法结束前强度应慢慢减弱,以轻手法结束操作。按摩以先头部,再上、下肢的顺序进行。干预过程中应嘱患者积极配合,保持全身放松状态,操作时间每次为20~30 分钟。

    姚秋丽《中医护理杂志》/中国知网, 百拇医药(赵东奇(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 彭建东(威海市中医院神志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