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73771
【青囊】沙蓬米与康熙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28日 中国医药报 2019.11.28
     □ 洪恂

    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卷之一“东廧”条收录了清圣祖康熙所撰《几暇格物编》中“沙蓬米”的故事。原文为: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性暖益脾胃,易于消化,好吐者食之多有益。作为粥,滑腻可食,或为米,可充饼饵、茶汤之需,向来食之者少。自朕试用之,知其宜人,今取之者众矣。

    吴其濬为何将“沙蓬米”的故事放入“东廧”条中呢?先来了解一下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吧。“东廧”之名首见于唐代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本草纲目》转引之:“藏器曰:东廧生河西,苗似蓬,子似葵,九月十月熟,可为饭食。河西人语曰:贷我东廧,偿尔田粱。《广志》云:东廧子粒似葵,青黑色,并凉间有之。”“子,味甘,平,无毒。益气轻身,久服不饥,坚筋骨,能步行。”对比康熙所书“沙蓬米”和陈藏器所书“东廧”的产地、形态、功用均相似,两者应为同一种植物。吴其濬在山西任职时曾看到东廧生长茂盛的状态,并查阅《保德州志》,该书记载:“保德产登相子,沙地多生,一名沙米,作羹甚美。”又查《天禄识余》:“按《辽史》:西夏出登相。《一统志》:鞑靼产东廧,似蓬草,实如穄子,十一月始熟。……今甘、凉、银夏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罂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上述资料中所述“登相”,应为“东廧”之音转。吴氏在观察实物并查到佐证的资料后作出结论说:“然则今之沙蓬米即古东廧。”故绘制植物形态图,并将康熙所写“沙蓬米”放入“东廧”条中。上述资料中所称沙蓬米、沙米、登相子、登粟诸名,应为种子的名称,植物名称为东廧、登相或沙蓬,清代查慎行著《人海记》一书中正名就称沙蓬。早在唐人诗句中也有“沙蓬”这一名称出现。如骆宾王所作《边城落日》诗中就有“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的诗句;又如纪唐夫所作《骢马曲》诗中有“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骢”的诗句。从以上两诗看,都描述了北方并至塞外,可见连钱马所蹋沙蓬当生于北方沙漠地区。即《中国植物志》第25(2)卷,藜科之沙蓬,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喜生长于沙丘或流动沙丘的背风坡上、沙丘间低地及干河床两岸,特别是水分条件较好且疏松的半固定沙丘上。
, 百拇医药
    康熙为何如此关注生长于沙丘上的小草?只要你阅读一下他所写的《几暇格物编》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个热爱探究事物原理的皇帝。该书以笔记的形式收载短文90多篇,约20万字,虽篇幅不大,但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天文、地理、古生物、植物、动物、医药等,每篇都有标题,专门论述一个问题。他不以书本知识为满足,要尽量与实际相对照,通过调查、实验来判断真伪,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虽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处理国家大事,但闲暇之时也会对新鲜又感兴趣的事认真研究,沙蓬米就是其中之一。除了解沙蓬米的产地、形态、功用外,还亲自去试用,证明其对人有益,以便更多的人可以取用,更为难得。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收录了沙蓬米的故事后,写下了自己的感言:“仰见神武远敷,翠华所届,仰观俯察,纤芥不遗。遂使穷塞小草,上登玉食,姒后菲饮,《豳风》勤稼,千载符节。”称赞康熙皇帝眼界高远,车驾所到之处,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细微的事也不遗漏,才能使荒野小草成为宫廷饮食,流传千古。《清史稿》中对康熙的评价中有:“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也是称赞康熙是爱探究事物原理、胸襟开阔、涉猎广博、能通达天意和民意的杰出人物,为古今所少见。吴其濬收录沙蓬米这一故事,让人们了解康熙探索大自然、揭开大自然奥秘的精神,使大自然的宝藏为人们所利用。
, 百拇医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近年对沙蓬和沙蓬米的研究逐步深化。如对沙蓬防风阻沙效能的研究;对沙蓬组织构造和显微鉴定的研究;对沙蓬种子生活力测定和休眠破除方法的实验;对沙蓬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对沙蓬黄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对沙蓬籽的营养价值研究和利用等,均有文献报道。沙蓬米和沙蓬已成为药食两用资源。《中华本草》收载其种子药用,正名东廧子。功能健脾消食,发表解热,利水。《中华本草》蒙药卷收载其全草药用,正名沙蓬,蒙药名楚力格日。功能祛疫,清热,解毒,利尿。现在内蒙古和甘肃一些旅游景点推出特色名菜,如内蒙古阿拉善旗的沙米凉粉;甘肃民勤的羊肉沙米面等。有网友介绍了做羊肉沙米面的程序,沙米像粟米一样细,羊肉汤煮开后,下沙米,文火慢煮,米粒开花时放入面条,面条要擀得很薄,切得很细,起锅时用大碗盛。康熙和吴其濬如能看到当代对沙蓬的深层研究和应用,一定会含笑称赞后代人的聪明与勤奋,在他们探索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

    (摘自《青囊》 陈仁寿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