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呼吸系统疾病 > 小儿肺炎
编号:1362113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2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快速血清学检验(RST)和微生物快速培养(MRD)检测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5例),对照组行RST诊断,研究组行MRD诊断,比较两组检出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段检出阳性率。结果:研究组阳性率92.72%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研究组1~3岁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8~11岁检出阳性率较研究组高,随年龄增长检出阳性率升高(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使用MRD检测阳性率较RST高,MRD检测适用于年龄较小患儿,RST对于年龄较大患儿检出阳性率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微生物快速培养;快速血清学检验

    小儿肺炎常发于春冬季节,不同年龄段临床症状具有不同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厌食,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肺炎支原体属于常见病原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难度增加。为明确RST与MRD诊断效果,我院针对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5例患儿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10岁,平均(6.79+1.35)岁;病程5~40d,平均(20.16±2.41)d。研究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11岁,平均(6.86±1.39)岁;病程6~41d,平均(20.32±2.48)d。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RST诊断,患儿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2mL静脉血,常规离心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MP-IgM抗体检测,所有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阴性患儿于1周后复查。

    研究组行MRD诊断,对患儿痰液标本及咽拭子标本进行采集,将患儿痰液收集在无菌痰液收集器中,利用无菌医用棉拭子在患儿咽喉、口腔等处采集标本,并将其置于培养基上,所有标本均置于恒温箱内,时间为24h,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情况。

    1.3 观察与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检出阳性率,其中RST阳性的诊断标准为:MP-IgM抗体值大于1:160,MRD诊断为阳性标准:培养基颜色由红转黄;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检出阳性率,分成1~3岁、4~7岁、8~11岁三个年龄段,其中对照组1~3岁有20例,4~7岁有18例,8~11岁有12例,研究组分别为22例、19例与14例。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检出阳性率

    对照组检出阳性38例,阳性率为76.00%,研究组检出阳性51例,阳性率92.72%,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

    2.2 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检出阳性率

    研究组1~3岁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8~11岁检出阳性率较研究组高,随年龄增长检出阳性率升高(P<0.05),见表1。

    3 讨论

    支原体属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一种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在儿童群体,因其症状和其他类型肺炎相同,常出现误诊或者漏诊情况。支原体肺炎具有病程长与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现,行MRD检测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因此本研究现就采用此检验方法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HFRS疾病提供科学循证依据。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阳性率92.72%高于对照组76.00%,研究组1~3岁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降低;对照组8~11岁检出阳性率较研究组高,随年龄增长检出阳性率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為MRD检测采用的培养基是人工合成液体,将肺炎支原体繁殖时所需营养作为依据进行人工配置,因而检验时特异度、灵敏度较高。RST属于临床常用一种检测方法,因其检测无需使用仪器,检测结果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而且该方法所需时间较短,有利于患儿早期展开治疗,从而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与预后。由于小儿体质具有较大差异,支原体抗原具一定潜伏期,常于感染3~4周达至峰值,然后显著下降,部分出现完全消失;因而患儿采用RST诊断时易受患儿感染事件、体质影响,发生漏诊现象。MRD检测原理为促进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繁殖,使MP加速葡萄糖酸的分解,产生大量氢离子,从而使培养基pH值下降,通过肉眼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分析肺炎支原体繁殖情况。人体发生支原体感染后,免疫系统β细胞对Ag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促进肺炎支原体抗体的合成分泌,从而有效促进免疫功能的发挥。由于小儿尚处在免疫系统完善期,年龄越小患儿假阴性发生率越高,因此RST对年龄较大患儿检出准确率高;而MRD不受免疫系统影响,因而临床诊断过程中对年龄较小患儿检出准确率高。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对检验结果作详尽分析,具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MRD与RST诊断均具有较高检验价值,其中RST适用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患儿,而MRD检验年龄较小、病程较短患儿准确率更高,应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检验方式选择。, 百拇医药(王超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呼吸系统疾病 > 小儿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