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68
编号:13627460
输血质量控制体系联合运用程序化管理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8
     【摘 要】 目的:探究输血质量控制体系联合运用程序化管理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末建立了输血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规划了程序管理,选择规划前后的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质量监控指标,术中的输血浪费以及输血缺陷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血质量监控指标,术中的输血浪费以及输血缺陷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院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和实施程序化管理,可确保患者输血安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输血质量。

    【关键词】 控制体系;程序化管理;输血质量

    临床上输血是手术中经常应用的治疗措施,其也是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手术成功极为重要的因素[1]。PDCA循环方法属于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改善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质量保证的基本方式,其包括计划、检查、实施等步骤[2]。主要为了提高患者的输血质量,保证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建立输血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规划程序管理,主要应用于手术中治疗患者,实施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且进行输血的患者106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平均(45.56±17.54)岁,其中急诊手术患者有6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有46例,设置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在我院手术且进行输血的患者101例,男55例,女46例,平均(44.36±17.08)岁,其中急诊手术患者有55例,择期手术患者有46例,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同意进行本研究。

    1.2 方法

    1)我院主要充分遵守输血管理委员的职责规章,同时每3个月召开临床输血管理的会议,高效率的监督我院的临床输血工作,做到严谨、认真。同时所有工作需贯穿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宗旨。2)我院严格遵守并合理应用输血之前的质量管理,包括输血标本审查以及输血申请单审查和严格的登记步骤,在标本配送到输血科后,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及内容,确认后登记备用。3)工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行交叉配血,同时进行复查血型和抗体的筛查,在配血完成后,再次由第二位研究人员进行信息核对。4)术中输血采用专管进行输注,需注意输血时不可以于同一静脉通路输注,并且在输血前先输注生理盐水。工作人员应在患者输入血液后10分钟内,观察患者的体温、生命体征、尿量、尿颜色等指标,在输血的过程中,严格监察输血不良反应。若是发生不良反应,则需马上停止输血,且向医生报告,同时将余血送回血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输血浪费、输血缺陷资料以及输血质量监控指标均应用χ2检验,当P<0.05时则代表着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观察组共有5例患者输血缺陷,对照组共有19例,两组差别显著(χ2=10.024,P=0.002)、观察组患者共有1例患者血液浪费、对照组有15例,两组患者差别显著(χ2=14.709,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临床术中的输血原则为能少输就少输、能不输就不输[3]。多倡导临床输血科能够合理地用血,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用血管理,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更新专业的输血知识、提高临床术中的用血质量[4]。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申请单填写准确率分别为93.39%、68.3%;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94.33%、70.29%;输血标本采集真确率分别为95.28%、79.21%;输血过程完整率分别为99.06%、82.17%;配血报告单完整率分别为99.06%、88.12%,两组结果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在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之后,申请单填写准确率、输血指征符合率、输血标本采集真确率等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大提高了临床上输血的质量,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观察组患者共有5例患者输血缺陷,对照组共有19例;观察组患者共有1例患者血液浪费、对照组有15例,两组患者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以及程序化的管理工作,同时定期开会总结分析,对目前已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操作流程,最终使护理质量逐渐提高。

    综上所述,在我院实施标准化管理过程中,行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和实施程序化管理,可以确保患者输血的安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输血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玮娜,何丽方,于美华.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缺陷中的运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5,25(02):140-142.

    [2] 王梁平,周春兰.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J].护理学报,2013,23(10):24-26.

    [3] 孙璇,刘靖,范湘鸿.加强临床输血护理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04):253-255.

    [4] 丁亚,赵敏.外科影响输血护理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10(02):329-330., 百拇医药(谭宝华 梅雪 王莹 韩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