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22
编号:13631813
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2
     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进展

    2.1 红霉素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

    2.1.1 红霉素促进肠胃运动的作用 目前认为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机制为红霉素的胃动素激动剂作用。红霉素对全胃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效应:①促进食管收缩及增加下段食管括约肌压力。②促进胃窦收缩,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功能的协调性;③诱导消化期间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结肠运动及胆囊收缩等。胃动素在胃肠道的分布模式在孕20周时已接近成人,胃肠道内分泌神经网络也在孕25周几乎完全发育完善。红霉素胃动力作用是通过激活胆碱能神经元上的胃动素神经受体和胃肠道上段胃动素平滑肌受体。红霉素刺激胃动素通路,导致胃窦收缩幅度更大、频率更快,增加近端胃活动,并抑制幽门压力波及增加十二指肠收缩的频率。小剂量红霉素激活胆碱能神经元胃动素受体而产生轻度的收缩活动;大剂量红霉素则激活低亲和性的胃动素受体,从而产生了胃窦爆发性的强有力收缩。大剂量,达到抗菌效应的剂量,则造成强有力的无传导性的收缩,这种显著增强的动力作用导致幽门肥厚[7],故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小剂量红霉素尝试改善那些经过一段时间后仍不能建立好胃肠道喂养,并且除去了胃肠道病理解剖障碍的早产儿。常规剂量的红霉素的不良反应报道为胃肠道反应(腹痛、腹胀、腹泻和呕吐最常见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