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19
编号:13632948
老年高血压的预防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9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临床特点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者76例,病情好转者为24例。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预防保健指导、系统治疗及护理,是有效控制血压,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生活质量;预防与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老年患者应根据其特点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控制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经问卷调查,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共收治老年高血压100例,其中男患者69例,女患者31例,年龄60~85岁,病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一级高血压(血压值: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36例,二级高血压(血压值: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45例,三级高血压(血压值: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19例。

    2 护理方法

    2.1 保健指导

    2.1.1 定期检查 定期健康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病和有高血压病倾向的人,从而进行早期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若血压波动过大,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紧急治疗。坚持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减量或停药。严重者应根据病情和医嘱进行监测血压、心律和心率,以减少高血压对心血管造成的伤害,避免引起并发症[1]。

    2.1.2 控制体重 通常体重偏胖者血压相对会高,体重升高可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静脉血管的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反之,体重下降,血压也随之而下降。

    2.1.3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如少饮酒、不吸烟、低盐低脂饮食、劳逸结合等,以便很好的辅助治疗,加快身体的康复过程[2]。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整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可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季节变化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居住环境安静 ,适当休息。

    2.2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 缺乏饮食对高血压的影响,不重视,不注意合理饮食。应指导患者改善膳食结构,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食用动物脂肪、内脏,易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三少两多。三少即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少摄入盐和甜食;两多是多吃水果蔬菜,以面食为主,食物多样化。高盐饮食可导致血管反应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个人每天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鱼类蛋白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有助于降压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大豆异黄酮也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故患者可吃鱼类和豆制品,老年人因肠蠕动减慢,食量减少,易引起便秘,排便时屏气用力会使血压突然升高,有诱发脑出血的风险,可多食蔬菜、水果及纤维素高的食物,有益于控制血压并可预防老年人便秘。绿茶,玉米须茶有清热,降压功效,可经常饮用。忌烟酒、咖啡、咖啡可使人兴奋,导致血压升高,烟酒可引起大动脉病变,加速大动脉硬化,被列为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饮酒者也会损伤动脉壁,加速动脉硬化,使高血压难以控制,要让患者懂得戒烟、限酒对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3]。饭后不可马上起立走动,最好静坐35分钟后缓慢起来走动,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

    2.3 运动疗法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量,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快走,健身操,太极拳,气功等。不宜行剧烈运动,如登山,俯卧撑,跳绳,游泳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常用的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典型的体力活动计划包括三个阶段:5~10分钟的热身运动;20~30分钟有氧运动,5分钟放松阶段,逐渐减少用力,锻炼应注意适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长期坚持。

    2.4 用药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通常需要长期或者终身服药。老年患者一般缺乏对高血压的认识,治疗顺从性差,不能坚持按照医嘱服药,易造成血压波动,应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物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该强调,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服药的最佳时间,以便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嘱其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根据自觉症状来增减药量,忘记服药或在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药量,均可导致血压波动。不能擅自突然停药,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老年患者血压不宜下降过快过低,以免引起或者加重心、脑、肾供血不足,一般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定时、定量长期服药,根据血压的变化情况制定服药时间,一般以清晨给药为宜;若清晨血压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则提倡晚上服长效药物或在服用长效制剂的基础上于次日清晨加服 1 次短效制剂,部分患者可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4]。

    2.5 心理护理

    首先了解高血压病人的心理特征,即紧张、激动、焦虑、恐惧、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然后对这些特征进行心理疏导,经研究证实,不良情绪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可出现心慌、气急和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意外。因此,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及多疑、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 (下转至第103页)

    (上接至第106页)

    平衡机体内环境,达到有效辅助治疗的目的。在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视患者如亲人,护理周到,给予体贴和关心,给患者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其表示同情和理解;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以消除其恐惧等心理;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亲切、安全感;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5],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3 小结

    高血压属慢性病,发展缓慢,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治疗顺从性差,不重视,缺乏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存在诸多风险。但通过患者定期检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调整不良饮食方式,适度运动,合理用药等多方面治疗与护理,患者增加了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理想的血压,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建菲,郭晓玲.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0,3(8):98-99.

    [2]王萍.浅谈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3):372-373.

    [3]胡丽娟,韩丽蓉,成少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生活方式的影响[M].全科护理,2009,7(1):115-116.

    [4]周荣秀,陈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6):2544.

    [5]李红云.高血压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2):228., 百拇医药(赵调芳 虎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