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16
编号:13634964
孕妇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效果与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6
     【摘 要】目的:探讨孕妇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我院住院分娩的78例存在有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的孕妇,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检查与分析,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结果:78例孕妇中有抑郁情绪的46例,有焦虑的情绪的22例。两者共同存在的20例。通过心理干预后,抑郁与焦虑评分都明显降低(t=39.12,30.14,P<0.01)。结论:孕妇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实施心理干预后可显著降低焦虑、抑郁评分,积极干预有利于抑郁焦虑情绪的缓解,有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孕妇;抑郁;焦虑;心理干预

    孕妇的心理因素对整个孕期,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分娩及胎儿出生后的养育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孕期的焦虑和抑郁有密切的联系。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就必须在怀孕中期、晚期对孕妇开展心理干预,以达到预防产后焦虑和抑郁的目的[1]。故本研究旨在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孕妇进行心理建康状况检测与分析,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能预防产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00例。通过临床观察和用SAS和SDS量表评价,孕妇近1周来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有78例,占15.6%。78例存在心理问题的孕妇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19岁,平均年龄(28.42±2.12)岁。文化程度:小学文化以下5例、初中20例、高中26例、高中以上27例。职业:工人34例、农民18例、干部18例、其他8例。

    1.2 研究步骤

    ①所有来院分娩的孕妇参加常规孕妇学校的学习培训,进行孕妇保健常识等健康教育。②对孕妇有抑郁情绪,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等表现的,特请我院精神科主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SAS和SDS量表评价。③通过妇科医生诊断和利用量表筛查抑郁情绪,最后确定存在心理问题的孕妇,首先进行心理状况分析,再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1.3 SAS和SDS量表[2]

    用SAS和SDS量表评价孕妇近1周来焦虑和抑郁状况,在进行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进行SAS和SDS检测对照。了解孕妇心理干预后是否起到预防产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的效果。

    1.4 心理干预的方式、内容与方法

    1.4.1 心理干预的方式 我院采取形式多样的干预方式,如个别心理干预,家庭心理干预和集体心理干预。

    ①个别心理干预 针对个别孕妇妊娠期对自己与胎儿关注得多,对别人要求得多,情绪易激动、焦虑不安且伴有担心、紧张、害怕,甚至惊恐,由管床医生和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分别与孕妇进行“一对一”的思想交流,介绍紧张和焦虑不安会给胎儿出生后带来危害,不良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制进行,要求孕妇尽量用乐观平和的心态去迎接分娩,达到在自信和愉快中顺利分娩的目的。

    ②家庭心理干预 针对孕妇在分娩期易出现紧张与焦虑不安,我们除了对其进行解剖生理知识教育,讲解分娩的过程外,还通过家属心理干预,让家属获得有关分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鼓励孕妇适当活动来促进产程,指导孕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心理干预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提高应对生活中应激事件的能力。

    ③集体心理干预 我院对怀孕中、晚期的孕妇集中起来开展集体心理干预,主要围绕孕产期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以及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开展宣教,学习孕期不良心理的调适和放松,以达到预防产后焦虑和抑郁的目的。

    1.4.2 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法 ①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会谈,了解孕产妇身体状况及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支持措施,如运用倾听技术、关心与同情、安慰与开导、建议和指导、积极语言应用等。②了解孕妇家庭经济条件、人际关系、自身躯体状况、婴儿性别要求、婚姻满意度等方面[3],帮助孕妇纠正负性思维模式。③认知重建,用积极的思维模式代替消极的思维模式:针对孕妇存在的问题,讲解有关的正常分娩知识,详细解答孕妇的提问,并学会接纳自我,指导孕产妇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如心悸、烦躁时做深呼吸,连续20次,或听音乐使心情恢复平静。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不同时间点进行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抑郁与焦虑发生率

    500名孕妇中,存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有78例,占孕妇的15.6%,与国内报告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5.45%~17%相近似。78例患者中,有抑郁情绪的46例,有焦虑情绪的22例,两者共同存在的20例。

    2.2 抑郁与焦虑得分变化

    78例患者经妇产科医生心理治疗和心理医生配合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孕产妇抑郁及焦虑得分有明显变化(P<0.05)。

    3 讨论

    在妊娠期对孕妇加强心理干预与指导,进一步减轻其不良负性情绪,更有利于孕妇整个妊娠期的心身状态[4]。本研究利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专家团队优势,在来院分娩的孕产妇中,筛查出78例存在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孕妇作研究对象,在心理干预方面选择多种方式,如个别心理干预,家庭心理干预和集体心理干预。在内容上重点围绕认知重建,用积极的思维模式代替消极的思维模式,提高了干预效果。

    本研究中,心理干预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高了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心。通过妇产科医生的对医学知识讲解,心理医生讲述的抑郁、焦虑对自身和下一代的危害,激发患者克服低自尊,自我评价低,感到自己无价值的心理问题。第二,提高了患者心理防御能力。邹政等[5]报道认为,抑郁症患者即使在患病的时候,受到损害的只是部分心理功能,大部分的心理活动还是保持正常。因此,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证实了对抑郁症患者应更多地提高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减少不成熟、不适宜防御机制的使用[6]。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孕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

    妊娠、分娩到产媷期这一过程,妇女生理及心理均处于一种强烈应激反应状态,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初产妇,更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情绪反应[7]。因此,我院对收治的78例存在心理问题的孕妇从妊娠、妊娠中期、分娩期直至产后7天,一直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提高了干预的效果。国外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16%,国内报道为5.45%~17%,本组研究发病率基本相同(15.6%)。建议各级医院对孕产妇从妊娠期的产前门诊开始,除了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外,围绕孕产期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展开宣教,学习孕期不良心理的调适,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陸定军,陈勇,闵益华,等.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作用[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6):446-448.

    [2]张明园.精神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9-420.

    [3]张文霞,张翠红.产后抑郁症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 7-9.

    [4]施翠芳,马丹英,常向东.孕妇心理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1,32(22):2749-2751.

    [5]邹政,肖泽萍,张明禹.抑郁症的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4):212-214.

    [6]陸爱益,陈志华,潘羽飚,等.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5):378.

    [7]张书芹,左津淮.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5):391-399., 百拇医药(刘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