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782706
PET—CT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问题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第11期
     【摘 要】PET-CT是一种影像学技术,将PET和CT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对机体病灶的功能和代谢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对病灶的解剖结构进行精确地定位,一次显像就能获得全身各部位各方位的断层扫描图像,能够在早期诊断肿瘤,检查对人体的创伤较小,定位准确,检查时间短。PET-CT是影像医学的一次改革,提高了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于心脑系统疾病、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PET-CT在国内的应用时间不长,临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问题,本文就PET-CT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综述。

    【关键词】PET-CT;影像学;临床应用;现状

    PET-CT,即正电子发射层析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能够同时提供人体的解剖结构图像和病灶功能图像[1]。1975年,国外学者首次在临床中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即PET,PET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能够对人体的功能、受体分布、代谢等分子信息予以清晰的显示,又被称为“分子成像”;1998年,研究工作者首次将PET技术和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进行结合,研制出第一台PET-CT设备,并进行试用;2001年,第一台PET-CT设备正式投入临床使用,与此同时,我国也将PET-CT设备引进[2]。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PET-CT设备不断更新,其扫描层数逐渐增多,但由于PET-CT设备的成本较为昂贵,在临床中难以大范围的开展普及[3]。本文就PET-CT的临床应用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综述如下。

    一、PET-CT的应用原理

    PET-CT被广泛的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早期诊断中,通过对不同病灶的细胞代谢活性和解剖结构进行检查,从而对肿瘤进行分期和早期诊断。通常情况下,恶性肿瘤具有极高的细胞代谢活性,在人体摄入的营养中掠夺机体所需的营养,导致患者的体重越来越轻,甚至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状况,但肿瘤的瘤体反而越来越大。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人体细胞需要从葡萄糖中摄取所需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但由于恶性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极高,摄取了大量的葡萄糖,导致其他正常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远远不足。PET-CT显像正是利用肿瘤的这一特性,将显像剂元素氟-18标记在葡萄糖上,并经静脉注入,由于恶性肿瘤细胞摄取的葡萄糖占比较高,因此,肿瘤细胞中会有大量的元素氟-18发生积聚,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根据元素氟-18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可以对肿瘤的病灶形态、大小、数量以及分布予以清晰的显示,从而能够为肿瘤的分期和鉴别诊断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4]。

    二、PET-CT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PET-CT多被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杨红茹、向莉、秦朝军等人的《CT、MRI和PET-CT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检测差异的初步研究》[5]一文中,通过对CT、MRI、PET-CT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得出“PET-CT技术对微小淋巴结的转移具有显著的诊断优势”的结论。而在张建华、王荣福、范岩等人的《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6]一文中,选取了30例确诊或疑似肾脏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研究结果显示,PET-CT对肾脏肿瘤的敏感度达到89.66%,特异度高达100%,准确率达到90%,说明PET-CT对肾脏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另外,PET-CT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在孙晓昕、何作祥、张晓丽等人的《18F-FDG PET/CT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7]一文中,对9例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PET-CT诊断,其对恶性病变的敏感度高达100%,特异度为80%,准确性为88.89%。

    此外,PET-CT在体检中也逐渐得到应用,利用PET-CT技术开展健康体质检查,能够发现早期病变,有利于对早期病变进展早期治疗,从而遏止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

    三、PET-CT新技术的临床应用问题

    1、应用存在局限性

    有关研究数据显示,PET-CT的应用多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带,其次为中南、华北及东北地区,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的应用较少,这主要和各地域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有关。目前,PET-CT多在三级甲等医院中开展应用,在基层医院中基本未能得到应用,这主要是因为PET-CT设备的价格较为昂贵,基层医院的经费预算不足。

    2、技术监管缺位

    随着经济水平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医疗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也导致临床医疗服务成本不断增加,为此,各国均出台了相应的成本预算控制措施,尤其是对大型的医疗设备的监管力度较重。但我国目前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监管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规范、违规惩处不严格、设备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管等问题,导致医疗设备的准入未得到控制,监管出现缺位,部分医院大量购进PET-CT设备,而其他医院严重缺乏,导致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调[8]。

    四、小结

    PET-CT是目前影像医学方面最理想的结合技术,在肿瘤的分期、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临床上应就其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孟开,马云川,陈东红等.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PET-CT临床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8):579-582.

    [2]陈盛祖.我国PET/CT的发展和配置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1,8(9):1-4.

    [3]段钰,李斌,高卉等.神经内分泌肿瘤PET/CT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3,37(3):186-192.

    [4]孙涛,韩善清,汪家旺等.PET/CT成像原理、优势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1):1581-1582,1587.

    [5]杨红茹,向莉,秦朝军等.CT、MRI和PET-CT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检测差异的初步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14):1794-1797.

    [6]张建华,王荣福,范岩等.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3):548-553.

    [7]孙晓昕,何作祥,张晓丽等.18F-FDG PET/CT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5,35(2):85-87.

    [8]吴敏,赵红光,李英华等.PET-CT 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3):513-516., http://www.100md.com(满世军 宋炳胜 王志生 张国晶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