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9期
编号:12713850
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第9期
     【摘 要】目的:观察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50例慢阻肺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将50例慢阻肺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慢阻肺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慢阻肺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慢阻肺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慢阻肺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护理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主要发生原因为抽烟、感染及环境因素,临床症状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及气短等,慢阻肺还将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胃溃疡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针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50例慢阻肺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将50例慢阻肺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慢阻肺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7,患者年龄均分布在50至73岁之间,年龄的均值为(61.53±3.47)岁;实验组慢阻肺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8,患者年龄均分布在51至72岁之间,年龄的均值为(61.46±3.38)岁。50例患者经检查后均确诊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且本次观察均在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进行。

    对两组慢阻肺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统计学无意义,p值大于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慢阻肺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身体护理、环境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实验组慢阻肺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因各种因素会产生焦躁、不安、恐惧等负面心理,严重者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或行为,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患者治疗的意义及放弃治疗的后果,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解答患者对于疾病的疑问,缓解其负面情绪;(2)呼吸护理: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主动呼气、缩唇呼吸及呼吸体操等练习,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肺功能,但练习要把握尺度,不能操之过急;(3)氧疗护理: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氧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合理控制好吸氧浓度、吸氧量和吸氧时间,定时巡查,观察导管的通畅程度;(4)预防感染护理:控制好病房内温度及湿度,保持清洁卫生,给予适量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5)药物护理:患者因疾病或自身身体素质容易导致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应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慢阻肺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慢阻肺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代表两组慢阻肺患者之间对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若P>0.05,代表两组慢阻肺患者之间对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无意义;护理后,两组慢阻肺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组别护理前动脉血氧分压(mmHg)护理后动脉血氧分压(mmHg)护理前二氧化碳分压(mmHg)护理后二氧化碳分压(mmHg)并发症发生率(n/%)

    对照组(25)85.52±2.3688.96±5.0528.03±3.3631.07±2.638(32.00)

    实验组(25)85.49±2.3195.53±3.5228.05±0.2435.03±3.592(8.00)

    注:护理后,两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P<0.05)。

    3.讨论

    慢阻肺的好发人群一般为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慢阻肺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慢阻肺具有病情严重及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治疗不及时,还将引起代谢功能紊乱、呼吸功能障碍及心理障碍等症状出现[2]。除此之外,目前临床上还未出现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慢阻肺进行治疗,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慢阻肺患者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还能减少患者病发的次数,利于患者的预后[3]。

    常规护理手段仅仅针对患者已经出现的症状及问题进行解决和护理,预后性较差,且具有一定局限性;针对性护理主要针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针对性、全面性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呼吸护理、抗感染护理、疗养护理及药物护理等。患者因疾病及治疗费用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面情绪,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缓解这些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慢阻肺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有效的呼吸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由于环境、自身身体素质等原因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现象,抗感染护理能及时帮助患者预防感染[4];氧疗是目前治疗慢阻肺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不合理的利用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有效的氧疗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护理主要针对患者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及免疫力[5]。本次观察的结果中可以得出,采用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慢阻肺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慢阻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慢阻肺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慢阻肺患者低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可知,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且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自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12-13.

    [2]王秀莲,乌根其木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2):396-397.

    [3]熊傲霜.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46.

    [4]郑珊.68例慢阻肺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58.

    [5]金虹.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及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462-463., http://www.100md.com(陈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