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212
编号:13742713
经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的防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维吾尔医药》 201212
     [摘要]脉络膜暴发性出血,是内眼手术罕见的恶性并发症,主要采取预防性措施,术前应用药物充分降眼压至正常,术中对药物难予控制的高眼压,行玻璃体穿刺术,或小切口房水分步缓慢放出。一旦发生暴发出血,立即在巩膜扁平部全层切开巩膜,使血液从巩膜外引流等各项综合措施,保住眼球,保存部份视力。

    [关键词]防治探讨 脉络膜上腔 暴发出血

    1. 前言

    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是眼科内眼手术罕见并发症,来势凶险,出血量多,对眼球及视力破坏性极大,常因无法止血,摘除眼球,笔者在近二十余年的眼科生涯工作中,所作的数百例内眼手术中,遇到的三例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均为闭角性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施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的联合术时发生。一例发生在前房全层切开后,其中二例是在晶状体取出后发生,经采取了恰当的紧急救治措施后,出血逐渐止住,保住眼球完成手术。国内文献对于脉络膜上腔局限性出血,迟发性出血报道较多,对暴发性出血并作眼球摘除的报道偶有所闻,但对报道暴发性出血,救治成功保住眼球维持部分视力的报道则不多见。本文将暴发性出血救治成功的防治方法,与同仁作一交流,希望以此得到指正。(后文缩称为暴发出血)。
, 百拇医药
    2. 暴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的征兆,在前房切开晶体取出后,眼压突然外高眼球变硬,玻璃体突入眼房,巩膜被玻璃体抬高脱出,玻璃体因前界膜破裂大量脱出,切口无法关闭压迫止血无效。此时是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的临床表现,立即在巩膜扁平部,呈放射状对称性的作六个切口,全房切开巩膜,从切口内轻分离巩膜与脉络膜,使各切口相互相通,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冲洗,快速静滴甘露醇,或肌注速尿,并使用钻剂,6-氨荃已酸和其他多种止血药,大剂量静滴维生素C,剪除脱出的玻璃体,眼压逐步下降出血逐渐停止,轻压眼球排出脉络膜上腔余血,缝合巩膜切口,冲洗前房积血,关闭切口加压包扎。术后继续使用止血剂,甘露醇静滴,减少脉络膜组织水肿,促使积血吸收。

    3. 暴发出血的预防方法

    术前应作充分准备,高血压患者有暴发出血的可能,应使用降压药物,血压正常再作手术,血小板减少,出凝血时间延和应纠正,高眼压应力争用药物降至正常值,术中安全性才相对增加,对于使用药物后难于降眼压的术眼,可择期分步手术。如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时,先作小梁切除术,待眼压稳定眼部充血消失,眼球血液循环改善后,再择期作白内障摘除术。
, 百拇医药
    术中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二联手术,在前房切开前,应采取玻璃体穿刺术,先作小切口切开前房,用虹膜恢复器轻压切口后唇,放出少量房水,稍等片刻再次如上操作放出房水,分步放出房水在于缓慢地使眼压下降,再扩大切口,切口应够大,挽出晶体时,对球壁的压力要适度,若切口过小,挤压球壁力量过大,晶体猛的挽出,就可眼压骤降引起暴发出血可能。

    术后加压包扎术眼,仍静滴甘露醇2至3天,继续使用止血药物,防止脉络膜上腔继发性出血,早期使用碘剂、细胞活化剂,促进球内积血的吸收,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4 疗效观察

    三支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的术眼,分别经三至五年的追踪观察,眼球保持完整与健眼对称,其中一例玻璃体重度混浊有机化物,仅有光感,另二例玻璃体混浊,眼前指数。二例眼压正常,一例眼压稍低,三例术眼瞳孔大约6mm左右,角膜有不同程度的混浊,虹膜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均无眼球明显充血。
, 百拇医药
    5 讨论与分析

    脉络膜上腔位于脉络膜与巩膜之间,并无明显间隙,在脉络膜与巩膜之间,借结缔组织来与巩膜相连,内含有色素细胞,平滑肌细胞、睫状后长;后短动脉、睫状神经通过。与脉络膜上腔紧相连的是脉络膜大血管层,由动脉和互相吻合的静脉构成。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是专一的营养球壁组织的睫状供血系统。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的主要原因,经病检证明主要为睫状后长动脉、后短动脉破裂,及大血管支的动静脉部份破裂所致。加然造成以上血管破裂的原因尚未十分清楚,从有关文献及临床实践证明,从三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术中并发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分析,是因房水代谢障碍,眼内压升高,眼球内容积增大,脉络膜长期受压有关。由于脉络膜上腔内的血管长时间受压,血流受到障碍,使血管内皮细胞变性,通透性增加。造成瘀血水肿,临床表现是球结膜充血,睫状体充血等症,加速房水渗透性增加,加重高眼压,造成恶性循环。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施行滤过术,白内障摘除术或其他内眼手术,切开前房眼压聚降,若伴有眼部血管异常,是造成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的主要因素,因当前房一旦切开房水涌出,眼压突然下降,睫状血管、脉络膜大血管层内的血管引起扩张,流入睫状后长、后短动脉,脉络膜大血管层血液流量增加,血管内压力突然增大,使血管破裂引起大出血,血液突破球内壁的薄弱处,至玻璃体腔经前房涌出眼外,这是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的基本病机。所以术前要使用药物充分降眼压,球内压力逐渐减低,降低了对脉络膜上腔血管的压迫,改善脉络膜血液流畅,减少了瘀血水肿,避免暴发性出血的危险性。在芗难于控制的高眼压,在前房切开前,施行玻璃体穿刺术,根据眼压状况,吸出一定的玻璃体,使高眼压变成低眼压,既改善了脉络膜血管受压,又不会造成前房切开后眼压骤降,是预防脉络膜暴发出血的较好措施。采取分步缓慢放出房水使眼压缓缓下降,也是预防眼压骤降引起暴发出血的重要措施。当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后首先要减少血液流向球内,缓解大玻璃体腔积血,紧急巩膜扁平部全层切开,使脉络膜上腔内的出血引流向球外,这是非常关键的措施。并在切口内使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冲洗,使血管收缩,以达到止血目的。同时使用甘露醇快速静滴,或使用速尿利尿,减少血容量,减少脉络膜上腔瘀血水肿,使用钙剂,大剂量的维生素C、抗纤溶剂6-氨基已酸及其他止血药物应用。经过综合措施,三例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均达到止血,避免了眼球摘除,保住了眼球,并保护了部份视力。
, 百拇医药
    六、 小结与评价

    对于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是可能防治的,也可避免眼球摘除的恶果,特别是在青光眼并发白内障需作二联手术,以及其他内眼手术时,本文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不但对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防治行之有效,对于局限性、继发性、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其他内眼手术的并发症的防治,如视网膜脱离等均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参考价值。目前对脉络膜腔暴发性出血的病理变化还不完全清楚,有待更深层的探讨,以利提高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年第5期,作者:梁先军、陈玉冰。

    [2] 脉络膜上腔出血、《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第2期,作者:陈林、胡国屏。

    [3] 内眼手术发生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治疗。《中国实用医刊》2011年38卷17期,作者:卢善立。

    [4] 内眼手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3卷19期,作者:王珏;沈志兵。, 百拇医药(贾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