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212
编号:13742669
输液观察室护理质量管理缺陷应对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维吾尔医药》 201212
     输液观察室是医院门诊患者停留时间较长的一个窗口,所接受的患者大多是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待查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患者病情相对较轻,患者和护理人员对病情的进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忽略,使整个输液过程潜伏着诸多隐患,如果不予重视将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此,如何抓好输液观察室的护理质量,预防过敏、输液反应、液体渗漏等缺陷发生,成为护理质量管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输液观察室护理质量缺陷

    1.1输液过程中护患共同存在麻痹思想

    大多数前来输液观察的患者都不同程度地认为自己的病症状轻、病情平稳,不是什么大病,所以就不需要像住院病人那样按时来进行治疗,有些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因不按时进行治疗而超过了抗生素24小时的用药时限,再次的药敏试验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时,就开始抱怨护士的工作不到位。而护理人员由于患者自身无特别的症状表现,在观察、巡视等环节上就会产生麻痹思想,不能做到按时、正确地观察、巡视,在发生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反应、液体渗漏或轻度过敏时而不能及时发现,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护患纠纷。
, http://www.100md.com
    1.2观察输液管理不规范

    由于病人完成治疗后可随时离开医院,对在路上或回家后的病情变化不能做到及时处理,一旦发生问题,患者就会把责任推向医院,这种管理上的不规范也会不同程度地引发医疗纠纷。

    1.3缺乏必要的同情心

    护理人员由于长年处于和病人的接触当中,见惯了太多的伤病与痛苦,有的护士对病人的痛苦就变得麻木不仁甚至熟视无睹,缺乏对患者精神及心理上的安慰,从感情上拉大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为此也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1.4法律意识淡漠

    对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学习掌握不够,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不能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结合,使自己的巡视、查对等操作行为不规范、不认真,若发生纠纷容易给患者提供法律依据。
, http://www.100md.com
    2缺陷应对

    2.1严格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情绪的互相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心理的相互影响已被心理学研究所证实。护士情绪的好坏对操作技术的发挥影响至关重要,比如静脉穿刺,情绪优劣,穿刺的成功率大不一样。为此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举办心理专题学习,以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同情心,从而增强患者的信赖感。

    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保持输液室清洁通风,坚持湿式扫地,操作台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两次,室内每天用紫外线等消毒一小时,定期做好室内空气细菌培养和对医务人员手进行细菌学检测,以此来减少交叉感染和输液反应的发生。

    2.3严谨专业技术操作规范

    娴熟的操作技术能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输液观察室的病人最看重的是护理人员的静脉操作技术,所以管理人员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比赛,规范操作技术、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 http://www.100md.com
    2.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许多医疗事故的发生源于执行查对时的粗心大意,操作中护理人员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药物配好后在瓶签上签上配药名称,以便发生差错时用来核对。注射前做到不叫姓名不注射,注射完毕保留用具和药物,留观病人10分钟。通过严格查对避免纠纷发生。

    2.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是要认真核对有效期,检查有无破损漏气及被污染等质量问题。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避免交叉感染。配置药物是精力要集中,对可能造成的药物污染做到有效防范,如:为防止液体瓶上的橡胶塞碎屑残留瓶中,应严格注意操作方法,以减少液体污染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2.6严格落实巡视制度

    通过随时巡视,认真观察输液速度和病人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保证输液过程顺利进行。

    2.7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大家都知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中有“医疗行为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如果护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承担倒置的举证责任方就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为此,管理者首先应想到如何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如何提高护理操作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在纠纷中立于不败之地。, 百拇医药(刘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