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212
编号:13741763
谷氨酸锌素片和口含片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张锦泉
第1页

    参见附件。

     血药浓度单位:ug/100ml

    d、各样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

    硫酸锌片和谷氨酸片的生物利用度明显不如谷氨酸锌口含片的生物利用度,前二者对后者生物利用度可用以下公式计算[4]:

    相对生物利用度(F)

    F=AUC(B,C)×Ktrm(B,C)×100%

    AUC(A)×trm(A)

    AUC(ug.h/ml)及Ktrm(h-1)可在电子计算机上用Guass-Newton-Damping法按零级溶出,一级吸收口服单室模型进行运算得到[5][6],其结果为:

    B:8614% C:46.69%

    (注:AUC表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面积)

    四、结果与讨论:

    1、溶出参数方差分析表明P<0.05,说明溶出度试验数据可靠。同时试验数据表明A,B,C,三样品间T50,Ta,T75,及m的差异比较明显,尤其是A,B两样品与C样品之间差异更显著,说明谷氨酸锌制剂的溶出度优于硫酸锌片;而谷氨酸锌口含片溶出度又优于谷氨酸锌片剂;

    2、从生物利用度试验结果来看,硫酸锌片生物利用度显著低于谷氨酸锌口含片;硫酸锌片生物利用度仅为谷氨酸锌口含片生物利用度的1/2左右,A,B,C,三样品生物利用度顺序是A>B>C。

    3、本实验结果还表明口服锌制剂体外或体内释放速度与生物利用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溶出速率大的锌制剂,其生物利用度也高,由此表明谷氨酸锌体内吸收性能好,临床上使用谷氨酸锌制剂更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Valerg LS et al:Am J Clin Natr 1985,41:37

    [2]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业讲义,1983,4~12页

    [3]Merot S et al:Clin Chem 2001;17;369

    [4]Kann J ET al:J cardiouabc Pharmacol 1994,6(Suppl 7);S 968

    [5]Graefe KH et alsclin Pharmackl Ther 2008,43:10

    [6]Mikus G et al:Clin Pharmacol 2007,24:65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