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
编号:13427603
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第3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计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3d、出院时眼内压情况、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与SDS评分相近,P>0.05表示不存在統计学意义,护理后心理症状评分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1例,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5.8%,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患者眼内压不同时段均相对平稳,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能够缓解消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术后康复。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恢复;临床效果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3-157-0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身上,因患者前房角突然关闭引发眼压快速升高,伴随视力下降、恶心呕吐以及眼痛的症状,至今为止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确定,一旦患者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有可能导致短期内失明的后果。治疗临床上发现,患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患者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伴随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这不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的同时还需加以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依从性,最终保障治疗效果[1]。本研究现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其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月时段内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出48例纳入本研究,所选患者入院时经诊断均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该疾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分为24例观察组和24例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4例,女10例,患者年龄在42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54.3±5.4)岁,病程在5h~3d之间,平均病程(1.2±0.3)d,包括单眼发作18例,双眼发作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4岁~75岁,平均为(55.0±4.8)岁,病程在4h~3d之间,平均为(1.1±0.4)d,包括单眼发作20例,双眼发作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 http://www.100md.com
    我院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提供降眼压药物,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情况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眼压恢复正常再行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指标监测及并发症护理,帮助患者术后尽快恢复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开展护理工作,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检查护理。术前为患者提供全面性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凝血四项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等,尤其针对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更要细化检查各项环节,确保医师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并为其后续综合性护理方案的开展奠定基础。期间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探究不利于患者进行手术的各项因素并及时与手术医师通报,确定手术方案的完善;(2)心理护理干预。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了解不多,心理产生焦虑紧张的负性情绪,有的甚至在长时间恐惧下产生抑郁心态,不但影响患者对手术与护理工作的配合度还会影响。, 百拇医药(唐智)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