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401273
当前列腺穿刺遇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不典型增生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6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1-101-01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美国相比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要低得多,约为美国的1/78,但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却非常快。在中国,老年男性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并且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很常见。 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

    98%的前列腺癌是腺嘌呤,通常出现在前列腺萎缩的外周部分,其中大多数是多灶性的。正常的前列腺组织包括腺体,間质纤维和平滑肌,其可以分为外周区、中央区、移行区和尿道周围区。不同的病变发生在不同的区域,如尿道周围、中央区和移行区容易发生前列腺增生,周边区域则容易发生前列腺癌。

, 百拇医药     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是指用穿刺针从前列腺获得前列腺组织的微创手术。它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常用的方法。从穿刺路线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经直肠和会阴范围穿刺,从穿刺范围来分可分为标准的6针穿刺活检、8针穿刺活检和12针穿刺活检。穿刺枪还具有自动穿刺活检枪和手动穿刺活检枪。前列腺活检的病理结果有助于评估病情并指导临床决策。在正常情况下,前列腺穿刺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良性或恶性,但有时会出现灰区,即病理回报上皮内瘤变(HGPIN)和非典型小腺泡增生(ASAP)。这时,治疗将更加困难。应该重复直接穿刺检查还是告诉病人密切跟进呢?要想搞清楚这一疑问,首先我们要知道恶性上皮内高度瘤和非典型小腺泡增生的癌变概率是多少。

    上皮内瘤变,也称为异型性增生,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的形态异常,异常增生不受体内调节,并且核分裂象增加。 I期,II期和III期非典型增生通常分别称为上皮内瘤变I,II和III。

    上皮内瘤变分为两种类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指III级上皮内瘤变,包括原发性胃癌和异性上皮细胞,涉及超过三分之二的严重上皮增生。上皮内瘤形成是前列腺在良性和癌性之间的状态。它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它不是癌症本身,但它往往并发前列腺癌。超过一半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在5年内患上前列腺癌。
, 百拇医药
    该研究发现,经过反复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初始针穿透性高级前列腺上皮内瘤变较高(3.5vs1,P=0.023)。当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的阳性针数分为单病变HGPIN和高病灶HGPIN(≥2针)时,高级别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的肿瘤检出率为80%,而单个病变在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组中未发现前列腺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因此,如果无法确定前列腺上皮内瘤变和前列腺癌,那么在最初的2年内,应该每3个月或6个月进行密切随访,然后每年进行1次随访,直至终生。

    非典型小腺泡增生,非典型腺泡病变,表现为小腺泡集落,伴有紧密排列的局灶性增生。这些小腺泡覆盖着一层几乎透明的分泌细胞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或消失。目前,泌尿科医生对非典型腺体的诊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63%的患者能够重复活检。从这一数据来看,毫无疑问,那些未经过反复活检的人可能会错过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虽然血清PSA与反复活检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但即使PSA<4ng/m的患者,33%的患者反复活检仍显示前列腺癌,因此一些专家建议,诊断为非典型腺体的患者应进行重复活检,无论PSA水平如何。

    非典型小腺泡增生的恶性风险是穿刺良性病变恶性风险的两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恶性风险不高于穿刺良性病变的恶性风险。但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应随时检查,密切注意,必要时重复穿刺。, 百拇医药(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