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92879
分析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R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胃肠息肉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炎症,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息肉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应或者疼痛以及腹胀等,少数有恶心以及嘔吐等情况,胃肠息肉以中年人为主,多是由于生活习惯不良以及遗传因素等引起。很容易引发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甚至会引发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进行切除治疗,临床中多采用消化内镜下电刀治疗,但是该手术方法的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并且具有较好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所以,选择适宜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使治疗效果和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方式明显,为了分析效果,我院选择近一年90例胃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方式以及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0例胃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方式以及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两组都是45例患者,甲组中男女比例为2:1,年龄区间在30-68岁,平均年龄(40.2±0.5)岁。乙组的男女比例分是3:1,年龄区间在29-67岁,平均年龄(39.9±0.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差异不明显(p>0.05),信息资料可以对比和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采用的是无痛消化内镜热极进行治疗,选择丙泊酚以及芬太尼药物,术前要禁止饮食,采用超声进行检查,对胆囊底部进行定位,适当做出标记。此外进行消毒,术前选择仰卧位姿势,采用芬太尼缓慢注射,根据患者的体重确定剂量,之后缓慢注射丙泊酚,患者安静入睡后观察睫反射,反射消失后进行手术。在内腔活检孔将热极探头插入,在消化内镜成像下对准息肉采用扫、滑、顶、压、贴的方法治疗,开始清除息肉时,热极通电温度在200-250℃左右,每次停留时间不超过5-20s,反复操作,直到息肉消除。在整个过程中监察患者的血压、血氧变化。术后将头偏向一侧,缓解患者麻醉带来的不良反应,禁食1d,6h后饮水[1]。甲组采用常规性方式治疗,以消化内镜下电刀为主,在一般麻醉情况下,将金属器通过内镜活检孔置入到需要的部位,在消化内镜下找准息肉,进行切割。初期电流指数为3-4,初始功率为30w.

    1.3 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不存在不良反应,治疗后,一次性清除。有效:整体效果明显,清除率提升。无效:整体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9.0对统计软件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人数42例,甲组的满意人数32例,乙组的满意率93.3%,甲组的满意率为71.1%,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分析,乙组总有效率明显优势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1例和34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1.1%和75.6%,乙组的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论

    胃肠息肉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多数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在胃肠镜检查中发现,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加强对结胃肠息肉临床诊断与治疗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胃肠息肉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实际情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病症分析工,如何进行干预治疗成为重点和关键。胃肠息肉主要见于胃和大肠,少数患者演变为大便带血以及粘液等,此外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的现象,如果存在异常反应,需要进一步检查[2]。胃结肠息肉是常见的占位性病变,消化道黏膜赘生物为该病的主要表现,临床中多采用消化内镜下电刀进行治疗,但是该方法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慢同时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不利于患者的预后。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胃肠息肉治疗术得到了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并且在胃肠镜的监视下将息肉进行切除,其物理效应主要是辐射热,在热极作用下对息肉及进行凝固和灼伤,将息肉进行消除,达到一次性根治的目的。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方式优势明显,手术方式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明确注意事项,按照实际要求进行,提升可行性。结合息肉以及胃肠连接的实际情况,比较大的息肉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存在肠梗阻的现象。采用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开阔视野,在治疗中有明显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合理化应用后,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方式代替了电刀治疗方式,能避免深层组织受到影响,恢复效果明显。在整个治疗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接受治疗,避免病情恶化[3]。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率93.3%,甲组的满意率为71.1%,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1例和34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1.1%和75.6%,乙组的优势明显。说明对胃肠息肉患者采用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效果明显[4]。经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的术中优于甲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胃肠镜下电治疗胃结肠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息肉的部位和大小以及形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从而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综上所述,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方式治疗胃结肠息肉的效果较好,患者满意率比较高,可以使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和使用[5]。

    参考文献

    苏红鸽.胃肠息肉应用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88-89.

    石国梁.无痛消化内镜下热极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J].I临床医学,2014,34(9):38-39.

    王文超,张述团,李云波,等.内镜下切除消化道息肉475例临床分析[J].云南医药,2014,35(4):440-442.

    刘淑香.126例胃肠息肉无痛热极治疗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l,5(7):10-12.

    王屹然.无痛内镜下氩气刀切除胃肠息肉癌变患者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9):982-984. (邹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