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92877
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LDP)是临床上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剧烈腰痛以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特点。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有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运用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为明确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势,本研究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曲度(标准Seze法),对照常规针刺及推拿方案治疗LDP患者的疗效,进行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对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科住院LDP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脱落1例病例,各完成29例病例,符合本研究对脱落率要求。两组病例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25~59岁,其性别、年龄、病程、入组前VAS评分及腰椎曲度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以自愿为原则入组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设置相关排除标准和退出标准,严格执行。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试验组 采用踩跷+骶管注射治疗,踩跷1次/天,连续治疗5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2天;骶管注射1次/周(疗程),每次间隔6天,共注射4次。共4个疗程。

    踩跷方法:患者俯卧于踩跷床上,胸部及下腹部耻骨联合处分别垫一医疗枕,使腹部腾空,一般离开床面10cm左右为宜,暴露出腰骶部,张口、自然呼吸。医者双足站立在踩跷床上,双手攀扶住两侧扶手以调节自身体重和控制踩踏的力量,待患者准备好后,进行如下操作步骤①踩踏腰背双腿;②?搓拨揉腰腿;③趾压冲跳踩腰;④循经趾压腧穴;⑤趾压踩颤腰腿;⑥趾压闭气冲经;⑦跟臀踩压双腿;⑧牵提双踝踩腰;⑨端直滑推腰腿;⑩腕踝牵拉踩腰;?倒八分推腰腿;?勾提双腿扳腰;所有踩跷步骤动作完成后,患者平卧休息10分钟结束治疗。

    2.1.2 对照组 采用针刺+推拿+TDP治疗,针刺30分钟/次/天,推拿20分钟/次/天,于针刺同时行TDP治疗30分钟/次/天,三者联合,连续治疗5天为1个疗程(即1周),1疗程后休息2天,共4个疗程。

    2.2 评价标准及标准

    2.2.1 VAS评分 VAS评分将疼痛分为10等级,0代表完全没有疼痛,10代表剧痛,患者在表标志出疼痛等级。

    2.2.2 腰椎曲度 采用标准Seze法测量:在Χ线侧位片上,用一直线连接T12椎体后下角至S1椎体后上角,腰椎各椎体后缘形成的弧线与该直线组成一弓形,弓形顶点正常在L3处。测量此顶点与直线的距离(即弓顶点弦垂线距离),这个距离就代表腰椎曲度。其正常值:18~22mm。

    2.2.3 疗效评定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腰腿痛等自觉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0以上,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接近700,基本恢复工作。有效:腰腿疼痛为轻度,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选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VAS评分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2组患者4个疗程结束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3.2 治疗前后腰椎曲度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组腰椎曲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2组患者4个疗程结束后试验组腰椎曲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疗效分析 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4 讨论

    祖国医学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腰痛”、“腰脊痛”、“痹症”等,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风寒湿邪、劳役伤肾、坠堕损伤、寝卧湿地等,与肝肾关系密切,病位在筋骨。其发病的中心环节在于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1]。同时现代医学也表明,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相应脊髓或脊神经根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神经根炎和神经内压的增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2]。由此可见治疗本病的关键是通过调理腰椎平衡,改善椎间盘与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缓解粘连与炎性刺激,最终达到活血化瘀,经脉畅通的目的。

    临床试验观察表明: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盤突出症,在VAS评分、腰椎曲度比较以及疗效分析都明显优于传统的针刺结合推拿、TDP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陈梦华,倪美丽,王新义,等.镇痛液骶管注射治疗腰腿痛体会[J].颈腰痛杂志,1996,17(1):42.

    张情如,程建东,艾字.夹脊穴深刺加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和预后判断[J].中国针灸,2004,24(4):226.

    罗建,代生成,徐侥,钱俊辉,罗才贵.踩跷结合骶管注射治疗寒凝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7):131-132.

    蓝岚,徐侥,万义文,等.骶管注射结合趾压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2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0):708-709. (徐侥 金龙 罗建 罗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