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5期
编号:13305311
模拟教学带教在急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第5期
     【摘 要】目的:探讨模拟教学带教在急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实习的40名见习医生作为观察组,实施模拟教学带教模式;另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急诊科38名实习医生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带教模式,对比两组实习生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水平。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操作成绩以及病例分析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生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模拟教学带教在急诊实习带教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模拟;教学;带教;急诊;实习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1

    急诊科通常来说集聚的都是病情危重或发病紧急的患者,不仅需要临床医生具备高强的专业能力,对其心理素质也有这较高的要求[1]。然而目前各大高校的实习医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缺乏、技能操作能力低下等问题,真正进入临床后往往难以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研究表明,造成这一现象不仅在于实习生本身,与以往传统临床带教质量也有一定关联[2]。对此,本研究在以往急诊实习带教模式中加以改进,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实习的40名见习医生实施临床模拟教学带教模式,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实习的40名见习医生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5名,女性15名,年龄:20-23岁,平均为(21.0±0.5)岁;另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急诊科38名实习医生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名,女性11名,年龄:19-23岁,平均为(21.3±0.4)岁。两组均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学生,将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录入统计学中处理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老师按照实习大纲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为学生示范各种基础操作要点,定期考核,注意保证带教老师与学生保持在同一班次。

    观察组学生采用临床模拟带教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入急诊室进行观察,熟悉环境及工作流程,同时使其能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②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置逼真的急诊抢救情景,围绕实习生必需掌握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创伤的现场急救技能、气管插管术以及休克等急诊处理进行设定,并模拟现场,准备好担架、夹板、三角巾、敷料、除颤仪等真实急救用品,不同学生分别担任情景中的患者、护士、医生、病人等角色,在带教老师进行急救示范后,担任主医的学生应负责完成疾病诊断、紧急抢救、电除颤、心肺复苏等模拟工作,担任辅医的学生需要完成转运患者、包扎固定及家属沟通等急救工作,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让学生一次次完成应急医疗救援演习,完成后进行总结点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实习生带教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其中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病例分析能力,理论满分为80分,操作满分为70分,病例分析满分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在该方面掌握水平越高[3];设计调查表调查两组学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情况,带教满意度主要由教学方式、带教老师态度、专业水准等多方面分级判定,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标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成绩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操作成绩以及病例分析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满意度

    观察组学生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急诊医学教学的重要实习基地,是临床医学生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学习更多急救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虽然1个月的实习期对实习医生来说十分珍贵,但急诊科日常工作量大,病人流动性大,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过多让实习医生参与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容易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并不现实[5]。以往传统带教模式过于重视理论培训,已不能满足急诊医学实习带教工作的需要,探寻最佳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績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从2016年6月在急诊科实习生带教中引入模拟教学带教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操作成绩以及病例分析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生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究其原因:在模拟教学带教中,建立逼真的急救情景,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让实习医生自主完成包扎固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抢救工作,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增加其参与感,从而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理论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对过程中错误的缓解形成深刻印象,帮助其培养严谨的工作习惯以及规避风险的能力,并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临床救治的综合能力,达到实习的目的[6]。此外,在模拟教学中通过典型的急危重病例,生动地再现了实际抢救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带教老师一对一引导,增进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和谐,提高学生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模拟带教的实施,有助于激发急诊科实习医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其临床适应能力、观察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完成对临床护理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张灵先.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生安全带教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10):1675-1675,1676.

    赵美琴.情景模拟在静脉输液操作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62-64.

    葛承辉,潘淑慧,章力等.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在社区全科医学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58-59.

    黄劼,许俊,郁慧杰等.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在全科医学门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18-121., http://www.100md.com(赖江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