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7年第17期
编号:13113947
SPECT/CT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17期
     【摘要】目的 探究SPECT/CT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60例,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在临床上的一般资料,结合SPECT/CT图像,对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和特征进行科学的评价。结果 SPECT全身平面显像显示60例患者显像剂出现异常浓聚的共有191处,其中81个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得以明确,92处诊断不明确,经过融合SPECT/CT图像以后,均得到了準确的诊断。结论 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过程中,利用SPECT/CT图像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临床病史和影像学特征结合起来,可以对骨折时间进行准确的判断。

    【关键词】SPECT/CT;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7..0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SPECT/CT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选取了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以其作为分析对象,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1±4.7)岁,顺磁性金属物质全部患者均携带,MRI检查禁忌,其中外伤史明确和低能量损伤史患者分别分35例和25例,40例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腰背疼痛距离、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安排进行常规胸椎X线平片检查,并且在受伤72小时以后进行SPECT/CT检查。经过对临床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仪器主要为双能X线骨密度仪DISCOVERY,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将740~1110 MBq的99 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其中,3个小时以后利用高分辨低能平行孔准直器展开各项检查。借助人体轮廓轨迹来显示全身骨的显像,采集模式采用的是分段连续式的,利用双探头对前后位骨显像进行同时采集,以此进行为期13~15 min左右的采集[1]。

    局部SPECT/CT的采集,中心为病灶部位,分别对SPECT/CT的断层图像进行采集。其中SPECT的采集条件为:沿着自动人体轨迹来旋转探头并进行360度的采集,每个探头需要各自进行180度的旋转,6度/帧,采集时间控制在20s/帧;CT采集条件:电压和电流分别控制在120 kV和160 mA,厚度为1.5 mm,螺距为1,采用512×512矩阵。

    1.3 图像分析

    本次研究医院安排两名核医学诊断经验丰富和两名资历较高的骨科医生,共同对图像进行审阅、诊断与分析。SPECT图像显示为高摄取的局部显像剂分布,在此基础上将生理性摄取排除后,将其盘点给浓聚异常,由此将因为退变所造成的椎体边缘出的浓聚异常情况排除掉,位于椎体内的浓聚异常主要为团状或者是条带状,在此基础上将CT无溶骨性骨质破坏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提示为骨折。

    2 结 果

    SPECT全身平面显像显示60例患者显像剂出现异常浓聚的共有191处,其中81个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得以明确,其中5例患者全身肋骨骨折达16处,92处诊断不明确,经过融合SPECT/CT图像以后,其中胸腰椎、骶尾椎、耻骨、坐骨以及股骨上段骨折的数量分为53处、2处、1处、1处和2处;受脊柱退行性改变的影响,致使其余33处显像剂浓聚异常。

    3 讨 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作为常见代谢性骨病的一种,骨折是最其严重的危害。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和大致时间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医学影像学进行深入的检查。X线平片与CT检查在临床上属于解剖结构影像的一种,判断椎体骨折的价值并不高,为此便可以利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其中SPECT全身骨显像在对骨关节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始终都发挥着很高的价值,具备一次成像便可以将全身骨骼全部显示的有点,灵敏度非常高,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且安全,而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有机的融合了功能和结构影像[2],诊断骨病的准确度显著提高,除了能够将显像剂的具体浓聚节段十分清晰的展示出来以外,还能够将成骨性骨质破坏进一步排除,在病因排除法和临床特征的帮助下可以明确诊断骨折的具体情况。经过本次研究,SPECT全身平面显像显示60例患者显像剂出现异常浓聚的共有191处,其中81个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得以明确,92处诊断不明确,经过融合SPECT/CT图像以后,均得到了准确的诊断。

    综上所述,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过程中,利用SPECT/CT图像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临床病史和影像学特征结合起来,可以对骨折时间进行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张 瑜,陈 跃,朱 艳,郑文璐.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的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11(04):353-356.

    [2]张 勇.骨质疏松骨折应用SPECT/CT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J].医药论坛杂志,2017,26(05):170-171.

    本文编辑:李 豆, 百拇医药(翟嵩超 崔诗晗 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