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36813
脱疽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2期
脱疽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脉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病(痹病),特殊痹,虚邪瘀
     【摘 要】 脱疽作为中医常见疾病,在古代和现代文献中经常见到。脱疽早期症状属于中医内科痹病中“脉痹”范畴,晚期属于中医外科“痈疽”范畴。与脱疽相关的西医疾病多为周围血管疾病,也属于现代风湿病范畴。因此,脱疽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属于“痹病”范畴,可作为特殊痹之一。文章对脱疽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脱疽的病名、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脱疽的论述和治疗,以便能更好地用于临床。

    【关键词】 脱疽;脉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病(痹病);特殊痹;虚邪瘀;源流

    脱疽,又称脱骨疽,是指四肢末端局部疼痛、坏死,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疾病。多发于足趾,溃久则趾自落,故名脱疽。如明·申斗垣《外科启玄》曰:“足之大趾次趾,或足溃而脱,故名脱疽。”陈实功《外科正宗》曰:“脱疽之发,脱者,落也;疽者,黑腐也。”脱疽早期属于中医内科“痹病”之“脉痹”范畴,后期属于中医外科“痈疽”范畴,故本病多出现在历代外科文献中。历代医家对脱疽有着丰富的论述,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脱疽的源流及其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和复习。

    1 脱疽的病名

    有关本病的论述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称为“脱痈”,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首先改称“脱疽”,其后《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等以及明清众多医家都称为“脱疽”;但也有其他称谓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