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20期
编号:12783958
面瘫治疗中放血部位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0期
     [摘要] 面瘫是发病率较高的周围神经病变,针灸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放血疗法是针灸的一种方法,总结近10年的文献,了解放血部位的不同,所起的疗效及作用不同,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者在治疗该病时提供思路,为提高临床疗效贡献力量。

    [关键词] 面瘫治疗;放血疗法;放血部位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20-18-04

    面瘫,中医称之为“口僻”,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面瘫在我国的发病率为每年26~34人/10万人。该病对患者不仅影响容貌,而且对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由面神经麻痹的引起,目前多通过改善局部炎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中,西医普遍采用激素进行治疗,存在疗效缓慢,副作用明显,且给患者带来较大经济压力的问题。

    中医治疗面瘫是从患者实际状况出发,辨证施治,遵循本病发生发展的机理进行治疗。其中,中医放血疗法是临床常用且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常用工具为:三棱针、梅花针、毫针等;治疗方法为:在腧穴、病灶局部、病理反应点或相应的浅表小静脉处放血。具有泻火解毒、祛瘀生新、凉血祛风、通络止痛、激发经气、调和气血、醒脑开窍、退烧除热的功效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