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4448
草乌毒性及“减毒存效”实验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期
     [摘要] 通过检索文献并整理分析,总结了1988~2013年间有关草乌毒性及“减毒存效”的实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3方面:(1)草乌毒性及其机制的实验室研究进展;(2)草乌“减毒存效”实验研究进展;(3)诃子对草乌“减毒存效”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 草乌;毒性;减毒;存效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1-41-03

    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其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草乌在临床上治疗一些疑难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因其有毒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草乌的使用,为此,本文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合并“草乌”“毒性”“解毒”等关键词,获取了近1988~2013年间的研究文献,对草乌在毒性及其“减毒存效”方面的实验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研究草乌“减毒存效”方法提供参考。

    1 草乌毒性实验室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表明,草乌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双酯型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中乌头碱等,其毒性主要是损害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系统和感觉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对心肌尚有直接作用,可因呼吸或心肌麻痹而死亡[1]。

    1.1 心脏毒性实验室研究进展

    王衍堂[2]对生草乌的心脏毒性进行了心肌细胞体外实验研究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