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4450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清AT3、蛋白C、蛋白S水平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秦小玉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检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血清中抗凝血酶(AT3)、蛋白C(PC)、蛋白S(PS)水平,分析其与VTE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VTE患者性别、年龄特点及血清中AT3、PC、PS的水平,并与60例正常人血样进行对比。 结果 251例VTE患者中,男94例,女157例,男︰女=1.11︰1.4,中位年龄43(5~81)岁。AT3、PC、PS三者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AT3占15.14%(38例),PC占10.36%(26例),PS占20.3%(51例)。 结论 血浆AT3、PC、PS缺陷是促发VTE的重要原因,检测其水平变化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

    [中图分类号] R6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1-12-03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个国际化健康问题,欧洲每年VTE导致的死亡大于500 000例,美国每年大约有300 000例VTE相关死亡发生,占人群疾病死因的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心梗[1]。近年来,随着对静脉血栓的认识、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亚洲人群的发病率逐步升高[2],大量研究表明,除产后、盆腔术后、外伤、癌症晚期、昏迷或长期卧床等获得性因素外,抗凝蛋白缺陷因素越来越不容忽视[3]。本研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3年2月25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抗凝蛋白进行检测,旨在对其与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共251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