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165801
BiPAP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与肺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欧阳外兴 孔丽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BiPAP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与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选择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42例肺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联合使用BiPA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及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使用BiPAP治疗后患者的肺动脉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中FVC、PEF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使用BiPAP可以很好的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 BiPAP;肺心病;肺动脉压;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85-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其中最常见原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由于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针对该病人群研究了联合使用BiPAP治疗对患者肺动脉压与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42例肺心病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按照第5版《内科学》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0岁,平均(58.2±6.8)岁;其中按原发病分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9例,支气管扩张症3例。

    1.2 方法

    患者均给予吸氧、改善肺通气等针对原发病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BiPAP进行通气治疗,以患者自觉舒适、胸闷及呼吸困难改善或意识转清为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