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期
编号:13173355
给药间隔干预促进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合理使用(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邓丽清?吴明东?张秀兰?杨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依据抗菌药物的药代/药效综合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并对门诊注射剂给药间隔进行干预,观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提高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10年1~12月门诊中使用抗菌药物注射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给药间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给药间隔合理性分别为93.18%、70.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和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医院实施的给药间隔的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抗菌药物注射剂;合理使用;干预;给药间隔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2-44-03

    目前抗菌药物注射剂的使用在医院逐年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为提高抗菌药物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缩短疗程,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本研究根据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学属性,采用药代/药效(PK/PD)模型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利用PK/PD模型基本理论分析抗菌药物给药频度,不仅可以获取抗菌药物给药频度是否合理的信息,而且从侧面也能反映抗菌药物总体合理使用情况[1],并针对给药间隔实施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以达到安全、经济、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6月(对照组)和2011年7~12月(干预组)门诊使用抗菌药物注射剂的患者各850例。使用头孢曲松、长效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患者除外。

    1.2 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物的种类、平均用药天数、给药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