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3179538
精益求精、严谨忠诚的健康卫士(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0期
     坐落在京城腹地的卫生部北京医院,担负着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任务及广大患者的医疗工作,其前身是德国医院,始建于1905年,现为卫生部直属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75年成立了内分泌代谢疾病专业组,1982年组建了内分泌专业实验室。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蒋国彦教授就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糖尿病专著——《糖尿病学》。目前内分泌科是北京医院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当前以糖尿病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该科全体同仁在郭立新主任带领下,秉承“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医疗保健、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年门诊量达10万人次,诊治了大量的疑难危重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已成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科室。作为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郭立新教授以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学者风范给本刊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危害

    在采访中,郭教授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危害: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再加上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及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的同时还有下列典型表现:一是发病年龄年轻化:发病趋势呈现逐代年轻现象,即子代的发病年龄早于父母的发病年龄,且整体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二是农村城市化导致患病率增加: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在农村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农村糖尿病患者确诊时间往往较晚,治疗效果不佳,并发症发生相对较早;三是糖耐量异常者大量存在,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和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群的血糖水平游离在正常与糖尿病之间,成为糖尿病前期人群,该群体我国目前估计有1亿人以上。此类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还增加心血管病和微血管病的危险,因此应引起高度警惕。
, http://www.100md.com
    除糖尿病外,还有其他常见内分泌疾病广泛危害群众健康,包括垂体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疾病、库欣综合征、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肥胖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性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其中肥胖症、高尿酸血症与很多代谢疾病关联。我国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多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嘌呤代谢异常在我国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约1亿以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包括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其他一些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它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如果发生骨折,则明显增加死亡的风险,老年、绝经后女性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人群。

    关注学科新动向,引领学术新方向

    注重临床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关注学科全方位的动态发展,引领尖端学术,是郭立新主任的一贯治学态度。他在结合北京医院多年来学科发展的情况及目前现状,带领其科室在兼顾内分泌各疾病的同时,重点在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如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高血压、肥胖、血脂及嘌呤代谢异常等方面进行研究。自2000年至今,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在全国牵头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型糖尿病预警干预研究”,“十一五”期间承担了科技部重点支撑课题“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干预研究”、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了卫生部及北京市科委的课题“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社区干预模式的建立”,凡十年余的系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获得了珍贵的国人相关数据,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他还建立了糖尿病随访门诊,率先在国内开展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及早期干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 百拇医药
    现今医学已经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惠及了更多患者。转化医学模式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弥补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即应用技术开发脱节的现状,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及时服务于病人,为医学的持续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基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研究结果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以指导治疗,目前的病理学观察、发病机制、药物干预和遗传学的研究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与突破,使我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了解逐步深入,最终的目的是造福于广大糖尿病患者。

    在临床治疗方面,郭主任对新的治疗方法、药物始终保持高度关注。近年来干细胞理论和技术快速发展,给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骨髓来源干细胞、胰腺来源干细胞、脐血来源干细胞、其他器官来源干细胞)。但是,这种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替代治疗方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其次,如何选择高效分化的胰腺祖细胞并将其分化成真正有功能的B细胞是目前研究的的一个难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对于2型糖尿病所存在的胰岛素抵抗,胰岛样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否对血糖作出正常的反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经过国内外的临床应用结果,利拉鲁肽、艾塞那肽、西格列汀、利格列汀(Linagliptin)初步显示了较好的效果。以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为代表的新型胰岛素制剂临床应用显示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有效降糖的同时,具备减少低血糖风险、减少注射次数的优势。
, 百拇医药
    对近年降糖降脂的复方制剂应用现状、前景,郭主任做了如下评价: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多种代谢异常,血糖代谢异常状态的控制往往需要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而对于同时合并的高血压、血脂异常更需要联合用药。复方制剂是按照需要将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制备成“一种”药物,以方便患者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控制达标,因而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但是复方制剂也存在有些剂型或剂量不合理,甚至配方不合理的情况,影响了它的应用。2011年10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批准Juvisync(西他列汀+辛伐他汀)用于治疗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成人患者。鉴于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高发,易于合并致动脉硬化性血脂异常,且他汀类在目前糖尿病调脂治疗中具有难以撼动的优选地位,复合制剂在提高治疗顺应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而可以预计的是,该类复合制剂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百拇医药(贺小栖)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