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1年第24期
编号:13185344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镜下表现及组织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顾晶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外观表现和相应组织学结果,以供临床诊断和参考。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3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观察病灶的外观表现,并对病变部位进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63例患者主要的外观表现为:患者出现色素型的病损,有出血型的病损和腺体结构,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有水泡样病变、细微的病损和血管增生。病变隐匿的患者一般在腹腔镜充气后时间较长才出现点状的出血病例。对63例患者进行组织学检查,其中45例患者有子宫内膜的上皮、腺体、铁血黄素,阳性率达71.43%。 结论 由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形态较为多样,医生可在腹腔镜下对隐匿和不典型的病例进行观察。而组织学能够发现患者的病变所处的阶段及其活动性。

    [关键词] 腹腔镜;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表现;组织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45-0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任何部位所引起的一种起始于细胞水平,终止于以盆腔疼痛和不孕症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其日趋增高的发病率,成为困扰当今许多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且病变的范围较大,形态较为多样,病灶有时表现为有浸润、转移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进而成为临床难治的疾病[2]。用腹腔镜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诊治该病的金标准,为提高腹腔镜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进行了本项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3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31.33±2.72)岁;包括原发性不孕症41例,继发性不孕22例;其中21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5例患者有子宫肌腺瘤,13例患者有慢性盆腔炎。

    1.2 方法

    1.2.1 腹腔镜仪器与方法 腹腔镜使用德国STORZ内窥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