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1年第21期
编号:13186360
“同仁事件”的反思与建言(之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1期
     说到同仁医院的这个患者,如果是喉癌,侵犯了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切除后必然是要以失音为代价才能达到根治喉癌;如果不是,通过局部的手术,加上必要的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这些技术范围需要专门的技术专家做医疗鉴定的,调节是以科学医学技术为依据的,及时与病人沟通,跟病人说清楚。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副院长范肖东教授说,现在我们医院有一门课程:医患沟通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传达坏消息。比如说恶性肿瘤,通常是不告知患者本人的,害怕患者接受不了,但是现在的资讯这么发达,很多患者都是知识分子。对于临终的、重大疾病的或者是手术确实有风险的患者,一定要告知病情,让患者有自主选择或拒绝治疗的权利。另外,患者有权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支配。如果确实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一定要减小患者的痛苦。第三,要给患者机会达成他最后的愿望。如何告知坏消息,包括了告知的内容,一步步让患者接受,而不是回避或隐瞒。另外,告知也包括了对治疗结果的说明。当然,以后我们也可以给患者开设课程,包括如何求医、如何向医生获取更多的资讯、如何配合治疗。至少目前可以对医护人员去讲授医患沟通技巧。

    陈仲强说,关于院方是如何处理的问题,作为医务工作者也要主动意识到在就医诊断的过程当中的高风险性,要做好充分的沟通,使患者能够充分理解诊断、治疗的高风险性、对疾病转归、预后情况的了解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