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108547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不同证型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黎明 刘睿 李启平
第1页

    参见附件(2392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不同证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分为瘀血型30例,痰浊型30例,阳亢型30例三型。治疗上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00mg加5﹪葡萄糖250ml(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15d为一个疗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瘀血型的临床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93.3%)均显著高于痰浊和阳亢两型。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降低血粘度,促进改善纤溶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分型论治治疗脑梗死病疗效明显,尤其对于临床表现有瘀血阻滞脉络的中风病(脑梗死)疗效更为显著可靠。

    【关键词】脑梗死;灯盏花素注射液;中医分型;辨证用药

    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脑卒中所致死亡在我国死因顺序中仅次于恶性肿瘤,位居第二位。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多数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约占80%左右;其治疗原则,为获得最佳疗效,应力争超早期溶栓治疗,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1]。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h内经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痊愈率可达到70%~80%;个别资料报道可达近90%,不留任何后遗症。但由于时间窗所限不宜行溶栓治疗,并且溶栓治疗并发症较多,主要有继发出血、灌注损伤及血管再闭塞等,因此大部分基层医院对患者实行保守治疗,即使用静脉点滴活血化瘀的药物。2007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并对不同证型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与分期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拟定。

    1.2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者;年龄在 30 岁以下,90岁以上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吸毒或其他精神性药物滥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成分过敏者;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脑梗死住院患者90例,根据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将患者分为血瘀组、痰浊组和阳亢组。血瘀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3.07 ±10.80)岁;其中基底节梗死者20例,脑室梗死者2例,颞叶梗死者5例;顶叶梗死者3例;并发高血压者24例,糖尿病者2例。痰浊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 68.63 ±10.33 )岁;其中基底节梗死者24 例,枕叶梗死者4例,小脑半球内、脑干梗死者2例;并发高血压者18例,高血压心脏病者1例,风湿性心脏病者1例,房扑者1例。阳亢组30例,男17 例,女13例;平均年龄(74.33±9.45 )岁;其中基底节梗死者18 例,丘脑梗死者5例,额叶、颞叶梗死者5例,脑干梗死者2例 ;并发高血压者23例,糖尿病者1例。

    1.4治疗方法9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00mg加5﹪葡萄糖250ml(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5日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颅内高压者,给予中脱水剂,但未使用其他扩血管、抗凝等药物;急性期合并心、肾功能不全、感染者给予改善心肾功能及抗生素的治疗。

    1.5观察指标

    评价用药15天后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1.6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推荐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①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根据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后记录得分情况,评定疗效。

    1.7统计学处理

    所有测定数据参照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观察证型间的差异,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各型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总有效率达87.8%;疗效与资料统计基本相同[4]。瘀血型愈显率86.6%,总有效率93.3%;痰浊型愈显率66.7%,总有效率80.0%;阳亢型愈显型30.0%,总有效率90.0%。瘀血型、痰浊型与阳亢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安全性观察 三组在临床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头颅CT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异常改变。

    3讨论

    临床实践认为,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5],现代楼英《医学纲目》云:中医皆因脉道不利气血闭塞也,说明中风是瘀血阻滞,血脉不畅导致气血逆乱,运行不畅。瘀血内生,瘀血阻滞,血脉不畅,气血循环受阻,从而发生脑中风,应从活血化瘀、豁痰开窍和平肝熄风着手。灯盏花素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中药静注药物颇多[6],此文章是以灯盏花素为主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云南特有的中草药灯盏花提取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从灯盏花全株植物中分离出的6种黄酮类成分,经光谱及衍生物的制备可得芹菜素—7—0—葡萄醛酸甙和4—羟基黄岑素—7—13—葡萄醛甙的混合物命名为灯盏花素。此成分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降低血粘度,促进改善纤溶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7]。有学者认为:可能具有蝮蛇抗栓酶和肝素等相似的抗凝作用[8]。上述药理作用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脑梗死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9]。现代医药研究表明,脑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受到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血管内膜破坏,血管壁胶原暴露与血小板的接触面积增加,导致内源性凝血系统与纤溶平衡破坏,血管内血栓形成[10]。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减轻和减少致残。脑梗死属于祖国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辨证有瘀血型、痰浊型和阳亢型等。观察结果显示灯盏花素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对于不同的中医证型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效果不同(P<0.05)。这本身也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其中血瘀的病机主要是血行不畅。血行不畅会使五脏及脑髓濡养受累,神的运行和对外界反应速度都会减慢,可表现出脑功能的减退。《奇效良方》:“脑喜静谐而恶动扰,静谐则清明内持,动扰则掉摇散乱。”瘀血上扰清窍,则神明被扰,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而致“神”的功能失常,使脑功能减退。若瘀血内阻,蒙蔽清窍,则脑失气、血阴精濡养,脑髓不充,也可致脑功能减退。因为灯盏花素注射液功擅活血化瘀、祛风通脉,所以对于临床表现有瘀血阻滞脉络的中风病(脑梗死)疗效更为显著可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9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