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89451
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陆娇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155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慢性CHF患者9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记录两组用药前后的彩色超声心动图、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用药半年后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三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CHF比单独使用厄贝沙坦治疗疗效更好,可以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厄贝沙坦;卡维地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因各种心脏的器质疾病致心肌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心肌出现局限性坏死,广泛纤维化等改变,从而使心脏的不应期发生变化。许多心脏病的末期都可以出现,当患者出现慢性CHF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不断上升,治疗慢性CHF的常用药为利尿剂、ACEI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近年来笔者将ACEI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结合治疗慢性CHF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慢性CHF患者9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诊断标准,两组其他基本资料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P>0.05,两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排除以下情况:HR<60次/分钟,静息状态下收缩压<90mmHg,AMI、有β受体阻滞剂禁用的患者、肺心病、既往用ACEI类药而产生严重的咳嗽等。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休息、去除诱发因素、血管扩张、吸氧、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采用了以下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规格0.15g/片,起始剂量150mg/次,1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量,最大剂量为300mg/天,同时服用卡维地洛(商品名称:金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毫克/片,起始剂量2.5 mg/次, 2次/d,按5 mg/周递增,最大不超过20mg/ d,当患者服药后出现以下症状时,HR<50次/分钟,心衰加重,或者血压的收缩压<90mmHg时,应当酌情减量或者停药[1].半年后,分析疗效与结果。

    对照组:仅口服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规格0.15g/片,起始剂量150mg/次,1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量,最大剂量为300mg/天。HR<50次/分钟,心衰加重,或者血压的收缩压<90mmHg时,应当酌情减量或者停药。半年后,分析疗效与结果。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HR、血压、患者用药情况、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通过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三项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电解质等。

    1.4疗效评定标准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体征及症状消失;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病情加重、恶化或死亡,心功能没有改善[2-3],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疗效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疗效结果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8%,经х2检验,P<0.05(х2=4.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三项心功能指标对比,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项心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的发率逐年上升,CHF是很多心脏病的最终表现,所以CHF的发生率也是不断的上升,据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中慢性CHF的发病率近0.9%[4],CHF主要发病机制是因心肌的收缩功能障碍而导致心室的重构,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功能减退较为明显, 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等。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可以促使CHF的发生,加速心功能的恶化所以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是治疗的关键。

    厄贝沙坦为AngⅡ受体抑制剂,可以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可特异性地拮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AT1),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但是对缓激肽的代谢影响不大。卡维地洛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可同时阻断α、β受体,这样既可以阻断β受体,使交感神经的兴奋受到抑制,降低儿茶酚胺的产生,以及减少儿茶酚胺产生自由基。通过阻断α受体,使心脏血管扩张,使心脏负荷减轻,从而可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将以上两种药结合起来即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又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所以将厄贝沙坦、卡维地洛结合起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独使用厄贝沙坦疗效更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