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76615
益脾补肾法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80例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万国凤 孟羽
第1页

    参见附件(2361KB,2页)。

     【摘要】 的:探讨益脾补肾法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作用与机理,观察并比较治疗本病8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1、治疗组80例(益脾补肾法配合心理护理、康复保健);2、设对照组A50例(激素类疗法);3、设对照组B50例(益脾补肾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93.8%;对照组A有效率70%;对照组B有效率76%;三组对照经统计学分析(x2检验),P<0.005,结论:治疗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疗效优于对照组A和B,特别是对脾肾两虚又有情绪不良和心理负担重的效果尤佳。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症;益脾补肾;心理护理

    围绝经期综合症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也称更年期综合症。中医称绝经前后诸证,又称经断前后诸证。其是指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患者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引起各器官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群[1]。其发生年龄是40~60岁,据国内统计90℅的围绝经期的妇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10~15﹪妇女症状较重,需要进行治疗和心理调理[2]。临床本病西医主要采取激素疗法,中医主要注重调补肾阴阳,其他疗法还有针灸,耳针,气功,饮食等。这些疗法单独应用,配合应用的报道很多,但从循证医学观点出发,不免难以盖全。因此,我们根据临床实际经验,应用益脾补肾法配合心理调护和康复保健,以观察对围绝经期综合症的治疗作用及心理疗效。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80例系两院门诊就诊患者,按门诊顺序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对照组A、对照组B)各50例,三组年龄、病程、月经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A

    激素类疗法:尼尔雌醇1mg/片,每周服用1片,共服3个月,用药第3个月第16天开始口服安宫黄体酮8mg/天,连续14天,如有撤退性出血,出血第5天开始下一疗程,方法同前。

    2.2对照组B

    益脾补肾法(汤):以淮山药、白术、茯芩、山茱萸、枸杞、熟地、仙灵脾、仙茅、旱莲草为基础方。若肾虚加龟板、女贞子、制首乌;脾阳虚加附片、干姜;肾阳虚加附片、鹿角胶、肉桂、兔丝子;失眠者加酸栆仁、百合、五味子、夜交藤;口渴者加石斛、玉竹、麦冬;高血压加钩藤、牛膝、菊花;汗多加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月经量多加鹿角霜、紫草、阿胶珠;腰背疼痛加巴戟天、续断、寄参、杜仲;肝郁者加合欢皮、绿萼梅、柴胡、香附等。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水煎服。十天一疗程,服用3疗程。

    2.3治疗组

    2.3.1 益脾补肾法(同对照组B)

    2.3.2心理护理:50岁左右妇女月经断绝属生理现象,但有些妇女在绝经前后,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反应,如精神变异,神志不宁,或烦躁易怒等症状。如果长时期地存在不良情绪影响会损伤身体健康,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故要减少绝经期诸症的发生,不仅要用药物治疗,还要注意身心方面的调养,更应重视各种心理因素的调节,加强情志护理、心理保健。为此,首先要帮助病人消除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指导病人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二要多安慰病人,生活上给予细致的照顾,如保证营养的调摄,注意腹部保暖,外阴部的清洁,勿感受风寒等,避免精神刺激,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有关更年期的知识,纠正其错误的观念,疏导思想症结,消除其紧张、忧虑情绪。三要取得家庭成员的配合,了解更年期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对其情绪上的异常要充分理解,避免与其发生争执,帮助其合理安排生活,提供精神心理支持,保护其乐观开朗的心情,使其平安度过绝经期。

    2.3.3康复保健

    ⅰ,艾条灸:取穴分2组,一组取百会、涌泉、足三里;二组取关元、气海、肾俞。每穴用艾条灸5—10分钟左右,每日1组,交替使用,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ⅱ,揉按内关、太溪、三阴交穴必须要有酸胀感觉,每穴每次5-10分钟,每日1至2次,10次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自觉症状和体征消失。

    显效:治疗后自觉症状和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治疗后自觉症状和体征较前改善。

    无效:治疗后自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2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3.3治疗结果:三组疗效比较见表2

    4体会

    围绝经期综合症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女子绝经是肾气虚衰的结果,肾虚为其病理特征。肾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从而产生肾阴阳失调为中心而伤及其他脏腑功能复杂多性的病理变化。根据我市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等特点,笔者在临床就诊中,从循证医学观点出发,发现农村妇女患此病人数较多,且绝经期比城市妇女提前,究其因多有脾虚在前之侯。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转相滋养,相互为用。脾虚化源衰少,则五脏精少而肾失养,肾虚阳气衰弱,则脾失温煦而运化失职。本课题以益脾补肾立法,辅以疏肝养心等法实践与临床,筛选出适应临床的理法方药,使先后天调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即心是主宰身体健康的关键之一。大脑所掌管的思想、情绪、感受等内容可分布于中医的五脏,但尤以心为代表。心理护理关键在于他能唤醒身体自愈的潜能,提高抗病能力。《灵枢·邪客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故益脾补肾法配合心理护理,标本兼治,内外双修,促使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事半功倍,从而恢复健康。

    现代医学通过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认为,补肾中药可提高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还可以提高性腺上雌激素受体水平和绝经后妇女白细胞上雌激素受体含量[3]。因此有望替代和补充激素替代疗法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其理论观点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两者有机结合,各自发挥优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6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