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法学·综合版》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26093
中药抗纤方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李文魁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抗纤方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80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即进行维生素类及保肝类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采使用人血白蛋白;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中药抗纤方的治疗,主要成分包括:柴胡、枳壳、茯苓、炒白术、当归、赤芍药、丹参、桃仁、生黄芪、党参、茵陈、焦山栀、黄芪、姜半夏、炙鳖甲等,疗程均为一年,对照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学变化、血清蛋白变化情况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的治疗前后的肝穿刺检查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36例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LN、PⅢNP、血HA、C-NP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性比较,除HA数值基本持平外,其余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验证明抗纤方有较明显的抗肝硬化纤维化的作用,且能够改善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能够有效抑制HBV及其复制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抗纤方; 肝硬化; 肝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7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80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即进行维生素类及保肝类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采使用人血白蛋白;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中药抗纤方的治疗。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平均年龄42±8.9岁;平均病程10.32±5.2年。实验组:男34例,女6例;平均年龄41±9.7岁;平均病程11.43±4.5年.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病情、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

    1.2疗效判定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黄疸》执行标准进行判定:①显效:临床得到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肝纤维化指标有两项下降≥50%,或指标异常下降至正常,肝脾肿大出现回缩,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或趋于正常。②有效:肝纤维指标异常下降<50%,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肝脾情况稳定,肝功能异常≤50%。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肝纤维指标与肝功能无变化或出现加重情况。

    1.3主要观察指标:①临床伴随症状:全身乏力、纳差、腹胀、大便失调等。②肝功能检查(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肝纤维化4项(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③B超检查(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内径)。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