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25
编号:13535603
益气化瘀法联合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5例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25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1)有急性盆腔炎疾病史;(2)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劳动、性交及月经前后可能加剧;(3)阴道分泌物异常;(4)子宫底压痛及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条索状物压痛;(5)B超检查图像可发现异常回声、不规则暗区或子宫直肠积液;(6)排除慢性阑尾炎、盆腔恶性肿瘤等其他病变。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益气化瘀法联合艾灸治疗。益气化瘀组方如下:黄芪、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30 g,党参、白术、当归、白芍各15 g,桃仁、枳壳、香附、延胡索各12 g,乌药9 g,菟丝子10 g,甘草6 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症加减。若患者湿热较重,则加入蒲公英30 g;若患者腰骶酸痛,且存在下坠感,则加入川断、杜仲各20 g;若患者胸闷肋痛,经前乳涨,则加入柴胡10 g;若患者下腹部疼痛加剧,则加入五灵脂12 g;若患者白带增加、色黄且有异味,则加入茵陈20 g;若患者有盆腔包块,则加入三棱、莪术各15 g;若患者输卵管阻塞且有积水,则加入茺蔚子、路路通各15 g,王不留行籽20 g。此外,联合艾灸进行治疗,穴位选择气海穴、关元穴、子宫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肾俞穴、命门穴、腰阳关穴。艾灸时询问患者感受,以局部热感且耐受为宜,1次/d,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仅通过益气化瘀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妇科检查结果显示均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