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18期
编号:13369768
负压吸引固定技术应用在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价值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8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医院外科综合病区2015年2月-2017年10月住院行腹腔镜下TAPP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病历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术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疝[3];(3)术后均随访1年。排除标准:(1)伴随有腹腔内严重感染反应者;(2)有全麻禁忌证或全麻期间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3)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疾病及精神系统疾病者。将其分为补片固定组和负压吸引组,其中补片固定组(n=30):男20例,女10例;年龄45~67岁,平均(56.1±8.7)岁;疝气类型:斜疝26例,直疝4例。负压吸引组(n=30):男22例,女8例;年龄43~64岁,平均(55.2±8.5)岁;疝气类型:斜疝27例,直疝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腹股沟疝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补片固定组 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予以处理,在脐上部行手术切口,长度约为10 mm,将10 mm Trocar与腹腔镜依从置入,气腹压力确保处于12~15 mm Hg,然后在左、右侧腹直肌外缘分别置入1个5 mm Trocar。逐层游离和分离腹膜瓣和腹膜前间隙,解剖血管、肌肉、精索和相应韧带等组织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