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13期
编号:13380009
在肛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的效果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肛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抽签的方式从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3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肛肠外科病房治疗的痔疮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的相关要求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传统疼痛管理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应用频次、48 h疼痛频次、首次排便时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应用频次、48 h疼痛频次及首次排便时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的掌握,改善病房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无痛病房; 肛肠外科; 护理服务; 满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3.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3-0-02

    疼痛是绝大多数肛肠疾病的首发及共有症状,围手术期疼痛也是肛肠外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常常面对的问题[1]。据报道肛肠手术后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高达94%[2]。通过先进的疼痛管理体系和方法,推广对疼痛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治疗,可以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笔者所在医院通过抽签的方式从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30日治疗的痔疮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的相关要求分组后依次给予传统疼痛管理模式和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抽签的方式从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30日于笔者所在医院肛肠外科病房治疗的痔疮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诊断为痔疮的患者;(2)无肝肾功能异常;(3)无肿瘤和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1)孕期和哺乳期妇女;(2)精神状态异常;(3)药物过敏史或禁忌证。将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的相关要求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0~57岁,平均(39.8±6.5)岁;患病时间1~10年,平均(4.8±1.5)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8~58岁,平均(39.9±6.7)岁;患病时间1~13年,平均(4.9±1.6)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疼痛管理模式,在术前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同时根据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合理的镇痛药物。术中麻醉人员依据患者的镇痛要求应用自控镇痛泵,术后由病房医师根据以往经验实施镇痛处理。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同时做好疼痛评估和记录。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无痛病房管理模式,(1)做好人员培训和考核。无痛病房的所有工作由医师、护士、麻醉师等共同完成,医务人员要及时调整服务理念,重视患者疼痛管理,定期接受各种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无痛病房和镇痛药物等相关知识,保证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疼痛管理、处理及评估等,定期进行考核,确定培训效果。(2)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疼痛教育。医务人员要尽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实施疼痛护理的重要性,能够在术后正确对待疼痛。同时医务人员要努力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在病房内张贴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估量表等,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创造出医、护、患三者之间的疼痛控制氛围,同时医务人员还要为患者创造镇痛手册,手册内容包含疼痛的概念、原因、影响因素及镇痛方法等。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进行疼痛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疼痛手册内容,尽可能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3)做好疼痛护理干预。医务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前3 d为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等内容,并导入《疼痛评估表》中;手术结束后的患者同样要连续做3 d的疼痛评估,每天评估次数不低于3次,以后改为1次/d。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要进行各种护理干预,包括进行疼痛教育、体位护理、暗示治疗、理疗等。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其镇痛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拟定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在应用药物镇痛的过程中,要尽量用最少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医务人员在每天的查房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护理在巡视过程中要了解患者应用镇痛药物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要及时和主治医师联系,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护士长要及时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实施情况,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疼痛评估的准确性,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应用频次、48 h疼痛频次及首次排便时疼痛评分。其中疼痛评分参考数字评定量表(NRS),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疼痛越强。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百拇医药(许彩霞 邹美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