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1期
编号:13307251
雌孕激素治疗女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1期
     参考文献

    [1]李青.雌孕激素治疗女性骨质疏松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88.

    [2]马春燕,王振国.女性内分泌与骨质疏松[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8):889-891,896.

    [3]郑燕,朱小春,章振林,等.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雷洛昔芬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40-644.

    [4]陈荣滋,陈昆,刘爱刚,等.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发生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7):811-812.

    [5]王玉丽.激素补充治疗妇女绝经期综合征[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59-60.

    [6]李旭卿,陶丽娜,任洪叶.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对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1):3099-3101.

    [7]宋永进,应锦河.阿托伐他汀联合雌激素在绝经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485-1487.

    [8]郑燕,朱小春,章振林.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雷洛昔芬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40-644.

    [9]阮彩莲,陈富强,刘志勇,等.长期有氧运动对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雌激素和骨质成分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2):159-162.

    [10]杨毅,李蓬秋,鲜杨,等.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临床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12):1435-1438.

    [11]王伟,曹靖,李亚辉,等.雌激素α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1):11-15.

    [12]郑菊英,李季.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C]//第九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江西省骨质疏松学术会论文集.2013:1015-1016.

    [13]张小飞,章康伟.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92例防治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1):85-86.

    [14]杨新军,吕刚.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6,34(1):103-105.

    [15]王亚春,孙绍骞,王锐,等.雌激素和骨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7):4675-4676.

    [16]張慧欣,郑源强,韩新荣,等.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2):1962-1963.

    (收稿日期:2017-11-06), 百拇医药(苗翠娟)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