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0期
编号:13230672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要求分娩镇痛的孕产妇1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输注,观察组则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析两组的镇痛效果、各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在镇痛后30 min、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700、25.115、30.550,18.014,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361.58±36.97)min、第二产程(42.51±12.94)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10、8.179,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39,P<0.05),但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5 min新生儿Apgar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1、0.507、1.668,P>0.05);两组产妇的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8、0.334、0.000、0.995,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产妇的痛苦,提升自然分娩率,且对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案。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产程; 母婴结局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0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0-0149-03

    分娩疼痛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而发生的内脏性疼痛或者是由于产道扩张而造成的躯体性疼痛,其可贯穿整个分娩过程,使产妇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延长产程,甚者还有可能导致产妇、胎儿死亡[1]。因此,加强临床分娩镇痛至关重要。现为进一步提高分娩镇痛效果,本研究于2016年2月-2017年6月选择185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以探析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要求分娩镇痛的185例产妇,入选标准:(1)单胎头位,足月妊娠;(2)符合阴道分娩的指征,且胎儿情况正常;(3)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在Ⅰ、Ⅱ级;(4)产妇和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高血压、贫血等妊娠并发症;(2)凝血功能障碍者;(3)自愿选择剖宫产分娩;(4)存在硬膜外麻醉禁忌证,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两组,对照组92例,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26.94±2.10)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2±0.62)周。观察组93例,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7.06±2.1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8±0.65)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产妇进入待产室后,常规性给予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检测,并加强监测其宫口扩张、胎心状况等,开通静脉通路。待出现第一产程的规律宫缩,且宫口开至2~3 cm时,静脉注射80 mg间苯三酚(批准文号H20046766,南京恒生药业),协助产妇取左侧卧位,并在产妇L3~4腰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将腰穿针经硬膜外刺入蛛网膜下腔,确认无误后退出腰穿针并在头端置管3~4 cm,回抽无血液、脑脊液后固定。更改产妇体位为仰卧位,注入1%利多卡因(批准文号H20043676,国药集团容生药业)3~5 ml,观察是否出现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麻醉药物中毒征象,确定无中毒反应后连接镇痛泵。

    对照组匀速注入0.125%罗哌卡因(批准文号H20103552,宜昌人福制药)10 ml+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而观察组则匀速注入0.5 μg/ml舒芬太尼(批准文号H20054172,宜昌人福制药)复合0.125%罗哌卡因(批准文号H20103552,宜昌人福制药)的混合液10 ml。调节两组的微量泵流量为6 ml/h,控制麻醉平面在第10胸椎以下。宫口全开分娩结束后,两组均停止镇痛拔出导管。

    1.3 观察指标

    (1)于镇痛前、镇痛后30 min、第二产程、第三产程评估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情况,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产妇根据主观感觉进行评分,其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大,代表其疼痛感越剧烈[2]。(2)记录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3)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其产后2 h的出血量;(4)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其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状况,总分10分,其分数越高,表示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越佳[3]。(5)镇痛期间,记录两组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統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妇在镇痛后30 min、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各产程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http://www.100md.com(潘恒勇 江永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