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7期
编号:13235460
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7期
     【摘要】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与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联合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尼可刹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并做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降低、pH值升高,且观察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能够有效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提高临床疗效,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 BiPAP无创呼吸机; 尼可刹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8.7.0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7-014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1]。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是COPD患者由于肺部感染、呼吸肌疲劳等引起的急性发作,AECOPD起病急,临床证型多样,严重时患者会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进而引发Ⅱ型呼吸衰竭,死亡率较高[2]。目前临床上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无创呼吸机给予患者通气支持治疗等[3]。本研究讨论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与呼吸兴奋剂联合使用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4],且所有患者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5];排除患有严重肝、肾等脏器病变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及需行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8~80岁,平均(66.8±10.3)岁;病程3~25年,平均(12.0±4.1)年。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0~81岁,平均(66.5±10.6)岁;病程4~27年,平均(11.8±4.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紊乱及止咳化痰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生产厂家: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527)1.875 g+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并采用微泵按4~6 ml/h的速度持续泵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生产厂家: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型号:A30型]治疗,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口鼻面罩,连接呼气平台阀;采用S/T模式,后备呼吸频率12~16次/min,设定吸气时常为1.0~1.2 s,吸气压力(IPAP)初始值设为6~8 cm H2O

    (1 cm H2O=0.098 kPa),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控制呼气压力(EPAP)在4 cm H2O左右;30 min内将IPAP逐渐升至16~24 cm H2O,EPAP保持4~6 cm H2O,每次上调时间间隔约5 min,气压差值在2 cm H2O内;患者通气3次/d,4 h/次,根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逐步延长间歇停机时间,并逐步下调IPAP,直至完全脱机,转为鼻导管吸氧;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主要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根据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显效,治疗1 d 内,患者咳嗽咳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好转,患者意识恢复,PaO2、PaCO2改善显著或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疗1~2 d内,患者咳嗽咳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气指标改善显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PaO2、PaCO2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6.7%(30/45)。觀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及pH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http://www.100md.com(何会 李荆萍)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