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1期
编号:13122226
免疫疗法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期
     1.4 效果评价标准

    统计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包括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参考已有文献中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基本痊愈,未输血的情况下,贫血、出血等相关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大于120 g/L,女性大于110 g/L,白细胞计数大于4.0×109/L,血小板计数大于80×109/L;显著改善,未输血的情况下,贫血、出血等相关症状基本消失,血红蛋白达到上级标准,白细胞超过3.5×109/L,血小板有所恢复;改善,贫血、出血症状改善,血红蛋白增加超过30 g/L,且能够维持100 d;无效,未达到上述三项标准[4]。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改善+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36例患者经免疫治疗后总有效率达66.67%,基本痊愈8例(22.22%),显著改善7例(19.44%),改善9例(25.00%),无效12例(33.33%);治疗后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