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4
编号:13656250
儿科急诊抢救过程中的感染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摘要】 目的:分析儿科急诊抢救过程中的各种感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50例儿科急诊患儿的相关资料,采用资料调查法和临床观察法对患儿抢救过程中的各种感染因素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大量资料科学、深入的分析,临床处理不当和原发性感染以及插管不当和清洁工作不完善、气管插管的感染、导尿过程中的感染、设备引发的感染、氧气湿化瓶使用不当均会对儿科急诊抢救造成威胁,因此应该予以重视。结论:各种感染因素对儿科急诊患者具有极大的威胁,极易引发各种疾病,严重时还会威胁到患儿生命,因此,在临床急诊抢救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及时有效的预防各种感染因素,提高患儿在接受急诊抢救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 儿科急诊; 抢救; 感染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144-02

, 百拇医药     儿科急诊抢救过程中存在很多感染因素,如何全面了解各种因素的感染途径,最大程度减少感染的发生,对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意义重大。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50例儿科急诊患儿的相关资料,对患儿抢救过程中的各种感染因素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50例儿科急诊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患儿93例,女患儿57例,年龄0.8~12岁,平均(3.41±3.8)岁。

    1.2 方法

    1.2.1 在患儿送至医院接受抢救时,要认真记录患儿的各项身体体征,如果患儿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情况汇报给主治医师,并及时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然后进行胸透和肝肾功能的检测。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以进一步进行分析。
, 百拇医药
    1.2.2 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儿的家属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并进行详细记录。抢救过程中,也要实时记录患儿的实际反应和体征变化等情况。如果患儿出现感染的情况,要及时隔离受到感染的患儿,并使用专业仪器来检测患儿被感染的原因,然后具体分析急诊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感染因素。

    2 结果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和统计,最终得出儿科急诊抢救过程中的相关感染因素,通过表1的统计结果可知,儿科急诊抢救过程中的感染因素很多,有因为临床处理不当造成的感染;还有原发性感染和静脉插管不当造成的感染;另外,清洁工作没有做到位也还会引发感染;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和导尿过程中也会引发感染;另外还有设备和氧气湿化瓶使用不当等因素引发的感染。临床急诊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对这些感染因素予以密切,积极进行预防。

    3 讨论

    3.1 急诊患儿的伤口处理
, http://www.100md.com
    有外伤的患儿在进行伤口处理时极易引发感染。这是因为伤口上很容易沾上各种污染物和细菌,处理不及时或清创不彻底都会引发感染。所以,在对伤口进行处理时,首先要去掉伤口上覆盖的衣裤等,然后用过氧水反复对伤口进行冲洗,达到彻底清创的目的[1]。然后,根据具体的伤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缝合,如果伤口不需要缝合可开放包扎,但包扎过程要严格使用无菌的纱布和药棉等。

    3.2 原发性感染

    有些急诊患儿自身的免疫力较低,不具有抵抗一些病原体的能力,因此,当病原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增大活性后,便开始迅速的大量进行繁殖,释放出大量有毒物质,从而感染患儿。另外,在抢救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各类抗生素,如果使用时的使用周期不对,也极易产生结核杆菌,从而造成感染[2]。因此,儿科急诊抢救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原发性感染因素,积极做好各项防范措施,避免因菌群的失调而导致患儿出现内源性感染。

    3.3 气管插管
, 百拇医药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一些患儿因病情需要,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经咽喉部进入呼吸道,于是,在检查的同时,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病菌也很容易随着插管进入到患儿的呼吸道中,并发生繁殖,因此,临床抢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口腔感染因素的预防[3]。

    3.4 导尿过程中的感染因素

    临床抢救中,一些患儿发生尿潴留现象无法正常排尿,为保证其正常的生理作息,需要对患儿进行导尿。如果未对导尿管进行彻底消毒,大量病菌便会通过导管内壁中进入到患儿的膀胱中,致使患儿受到感染。另外,在残存有尿液的膀胱内,细菌也极易大量繁殖,极大的增加了感染因素,也对患儿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3.5 设备引发的感染

    一些患儿因为吞入异物或窒息等原因需要进行急救时,经常会用到吸引器,这种设备能够有效的吸出患儿咽喉中的异物和呕吐物等[4]。但是因为使用的场合较多,使用频率也较高,设备内部很容易滋生大量病菌,污染了设备,从而导致患儿受到感染。这种感染极易引发多种不必要的炎症,且容易发生大面积感染,严重威胁医患健康,同时会对医院的治疗效果与声誉等产生负面影响。
, http://www.100md.com
    3.6 氧气湿化瓶使用不当

    临床抢救中经常要对患者进行吸氧,从而提高患儿的肺泡活性率[5]。为了方便较为直接的观察患儿的吸氧动态变化,并合理调节氧气的流量,经常会用到湿化瓶,但湿化瓶中的内芯海绵是多次循环使用的,采用的并不是一次性产品,因此很容易滋生出大量病菌。如果使用之前消毒不彻底,则极易导致患儿受感染。

    急诊患儿的抢救工作专业性较强且风险较大,医院一定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虽然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存在很多感染因素,但分析可知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有效避免的[6-8]。因此,医院和广大医护人员一定要全面了解各种因素的感染途径,积极进行预防,减少感染的发生,最大程度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碧慧.儿科急诊抢救中潜在的感染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3):1385-1386.
, http://www.100md.com
    [2]张俊华.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752-753.

    [3]李英贤,王建悦,牛淼淼,等.新生儿科感染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6):631-632.

    [4]刘莉,陈卫珍,杨建烨,等.洁净手术室术中器械和空气的细菌学动态监测[J].护理学报,2008,15(8):71-72.

    [5]胡辉,杨志纯.外科病区危害因素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7,7(5):43-44.

    [6]林庆秋.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35-136.

    [7]戴文.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84-85.

    [8]史梦,保勇,尹亚非,等.儿科患者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112-115.

    (收稿日期:2014-08-15) (编辑:金燕), 百拇医药(谭润霞 黄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