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4
编号:13656069
骨髓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3 讨论

    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我国发病率为7.4/106,发病年龄呈现两个发病高峰(10~25岁及>60岁),发病人群中没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多数为隐袭起病,其临床表现均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发热、牙龈出血、鼻衄等。再障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再障,遗传性再障根治的方法为骨髓移植,获得性再障需要区分病因,70%~80%的患者患病原因与免疫机制有关。对于再障的发病机制大概归纳为:(1)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和数量减少;(2)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3)免疫反应异常对干细胞造成损伤,可以理解为机体各种免疫攻击妨碍了造血干细胞的生长[4]。再障发生骨髓衰竭的程度以及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均影响着临床症状表现的轻重,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以及感染症候群。出血症状多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以及皮肤紫癜等,早期内脏出血较少,育龄女性的出血症状还表现在阴道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再障患者就诊时多呈中、重度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可表现为头晕、乏力、耳鸣、心悸、气短等,基本与其他疾病贫血症状相似。而以感染为首发症状的再障较为少见,发生感染主要取决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速度和程度,感染致病微生物大多数为革兰阴性细菌,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包括口腔、呼吸系统、皮肤软组织和会阴肛门周围等。近年来因感染导致再障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治疗上比较棘手[5]。
, http://www.100md.com
    再障患者的体格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贫血和出血的相应体征,通常无胸骨压痛、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出现黄疸多是因肝炎相关再障导致,若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表现上述这些体征常提示为其他疾病而非再障[6]。不少再障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均不明显,一般在就诊过程中常规查体或检查其他疾病时通过血常规被发现。

    再障的诊断中包括实验室检查、免疫功能检测、骨髓象、骨髓活检等,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重要的检查之一,再障患者的骨髓抽吸顺利,呈稀水样或油状,若骨髓干抽需注意骨髓纤维化、其他血液病以及骨髓转移瘤等[7-9]。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对大多数由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作出明确诊断或提供重要诊断线索。所有再障患者均应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以评价骨髓造血面积[10-12]。

    本次研究显示,再障患者经常规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经骨髓检验显示骨髓增生程度减低或极度减低。可见骨髓检验在再障诊断中的价值高,并且可以为大多数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作出明确诊断或提供重要诊断线索,值得临床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萌.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5):7370-7371.

    [2]刘芳,毋小玉.骨髓检验在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27(9):399-400.

    [3]刘思恒,彭贤贵.156例涂片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活检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23):3266-3267.

    [4]井丽萍,张凤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6):625-627.

    [5]韩艳秋,武瑾,任燕珍.骨髓显像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5):168-170.
, http://www.100md.com
    [6] 陈玉兰.血细胞计数参数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28-29.

    [7] 张万胜,王昌富,黄知平,等.骨髓活检在骨髓穿刺干抽患者中的诊断意义[J].检验医学,2011,26(4):225-227.

    [8]周格琛.骨髓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23-424.

    [9]陈柯材,刘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59-162.

    [10]刘珂.研究环孢菌素A对再障病患骨髓细胞Fas表达及凋亡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63-65.

    [11]王静,李亚蕊,郝国平.研究乳酸脱氢酶在小儿贫血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31-32.

    [12]邓颋,王运律,胡琦,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D8+T细胞CD28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6-18.

    (收稿日期:2014-08-14) (编辑:金燕), 百拇医药(康斌 杨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