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595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置管术治疗,观察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行X线、CT复查,Gissane角平均(133.2±0.6)°,明显优于术前的(82.1±1.3)°;Bohler角平均(30.5±0.3)°,明显优于术前的(22.3±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术后随访3~6个月骨折愈合率100%;MaryLand评分优良率高达90.0%。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关系,足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植骨术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151-03
, http://www.100md.com
    跟骨骨折在足部骨折中比较常见,且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1]。由于跟骨直接支撑足踝各关节,为此治疗根本原则在于恢复跟骨正常解剖形态及其与下关节解剖关系[2]。过去跟骨骨折常采取保守治疗,难以准确复位骨折部位,且复位后易出现错位、位移等现象,引发畸形愈合、关节疼痛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丧失关节功能,导致残疾,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3]。随着内固定技术和植骨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内固定联合植骨术逐渐成为治疗跟骨骨折的重要手段[4]。本研究就此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跟骨关节内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X线、病理检查等确诊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全身性骨折、手术禁忌证等患者。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0~77岁,平均(43.2±3.4)岁。骨折分型:B1型15例,B2型6例,C1型12例,C2型13例,D型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原因:高处坠落14例,交通事故22例,跌倒8例,其他6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本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操作方法如下:(1)术前准备。术前均行跟骨侧卧、轴位X线及CT检查,了解骨折具体位置、严重程度及关节损伤程度等情况。抬高患足以超过心脏位置,急性期用冰袋冷敷,随后利用冰硝散外敷,且根据不同患者情况行消肿药物治疗。另外术前根据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患者骨折情况确定最佳择期手术时间。(2)手术操作。硬膜外连续麻醉,帮助患者选择仰卧位,将沙袋放在患侧臀部处,指导患者略斜向健侧,常规消毒铺巾。从足背外侧行切口,呈“L”形,范围包括骨头前外侧缘、外踝下2.5 cm(经过跗骨窦)、上延长到外踝后1 cm处,长8~10 cm左右。把皮肤、皮下组织及鼓骨膜依次切开,且双侧剥离骨膜,形成全厚皮瓣,往双侧牵开,让跖屈内翻以暴露出下关节。先复位下关节面,把小骨膜剥离器插到骨折断端中,把关节面骨折块中坍陷的撬起后恢复关节面解剖关系,随后把2枚克氏针从内向外穿过后关节面软骨下骨质,固定到载距突后维持复位。然后围绕载距突开复位,把Gissane角、Bohler角纠正且恢复跟骨高度及跟骨下关节面解剖关系。接着旋翻(内翻或外翻)跟骨体,把其侧方移位跟骨纠正。利用2~3枚克氏针从跟骨结节开始后前交叉固定,另外用1~2枚克氏针加强固定跟骨前骨折。X线C型臂机下检查复位是否正确,复位满意后用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充跟骨体内残存的空腔。最后复位跟骨外侧壁,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留置2~3根引流条,且用石膏外固定。(3)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连续使用1周。术后帮助患者抬高患肢30°,同时辅以消肿药物,以减轻足部肿胀症状。石膏托固定时保持足、踝关节处于中立位置,避免对血运造成影响。术后2~3 d内把引流条拔掉,定期换药,保持克氏针针眼清洁(每天用75%酒精擦拭)、干燥,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术后第2~3周拆线,术后第6~8周行X线复查,确定骨折愈合良好后把克氏针、石膏去掉;随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循序渐进,慢慢开始部分负重练习,术后3~4个月后开始完全负重锻炼。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测量及记录所有患者Gissane角(跟骨外侧沟底前结节最高点连线和后关节面线形成的夹角)、Bohler角(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与跟骨结节及前关节最高点连线形成的夹角)及骨折愈合情况。其中骨折愈合评定标准以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法为依据,包括功能(55分)与疼痛(45分)两个方面的内容。满分10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Gissane角、Bohler角恢复情况

    术后行X线、CT复查,Gissane角在122°~143°,平均(133.2±0.6)°,明显优于术前的(82.1±1.3)°;Bohler角恢复在23°~37°,平均(30.5±0.3)°,明显优于术前的(22.3±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骨折愈合效果分析

    50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骨折均愈合,高达100%,且没有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另外MaryLand评分中优29例(58.0%),良16例(32.0%),可3例(6.0%),差2例(4.0%),优良率90.0%。, 百拇医药(马震)
1 2下一页